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

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

ID:39816200

大小:339.6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12

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_第1页
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_第2页
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_第3页
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_第4页
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与生态恢复p253第一节干扰与干扰生态学第二节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成因第三节恢复生态学及其基本理论第一节干扰与干扰生态学1、干扰的定义干扰是自然界一个重要而又广泛存在的现象。指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2、干扰的类型按干扰动因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按干扰性质分为:破坏性和增益性干扰自然干扰的

2、作用总是使生态系统返回到演替的早期阶段。人为干扰可以使演替加速、减缓、改变方向以致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干扰的特点:从伤害强度、作用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潜在危害、诱发性等方面,常高于自然干扰。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1.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2.污染3.采集4.采樵5.狩猎和捕捞新的形式——旅游、探险等内源干扰是指由内源因子对系统发生的作用。如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的倾倒、种间竞争等。外源干扰的动因源于系统外部。干扰具有破坏性和增益性两重性。关键取决于干扰的强度和时间。(1)干扰并不总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

3、破坏。如合理的人为采伐、修枝等能促进森林的发育和繁殖,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率。(2)从生物意义上讲,有些干扰是积极的甚至是必要的。如根据中等干扰理论,适度干扰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结论)因此,许多干扰都具有破坏作用和增益作用两重性,关键取决于干扰的强度。3、干扰生态学及学科任务是研究各类干扰对生命系统作用规律的科学。任务一:通过对干扰类型、方式、强度、频率、时间等特性的研究,揭示不同干扰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方式、机制及其退化的影响原因。任务二:对干扰的性质及发展趋

4、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4、干扰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1)研究特定生态系统的干扰因子类型、干扰状况和干扰体系,即干扰因子及其存在规律和发生行为;(2)研究生物个体对干扰的适应行为及其机制;(3)研究生态系统各组分对干扰的反应;(4)研究干扰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进化;(5)研究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在生态管理中的应用。第二节退化生态系统的 类型及其成因1、定义:相对于健康生态系统而言,它是一类“病态”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的共同干扰下

5、,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又称为“受损或受害”生态系统。原因:多方面,自然和人为干扰是两大触发因子2、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1.裸地(barren):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2.森林采伐迹地(loggingslash)3.弃耕地(abandonedtill,sidcardcultivated)4.沙漠及荒漠化(desert)5.采矿废弃地(minederelict)1)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所形成

6、的废石堆废弃地2)随着矿物的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域,即开采坑形式的废弃地3)由各种分选方法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的排放而形成的尾矿渣废弃地4)开采石料而形成的采石矿废弃地6.垃圾堆放场(wastesstackbank)7.污染的水域4、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是指自身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抵抗能力低的生态系统。内涵:1.这类系统的正常功能一旦被打乱,系统常发生不可逆变化而失去恢复的能力2.系统发生的变化不仅能影响当前或近期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甚至能长期改变一个地区的生产结构、生产和生活方

7、式;3.系统退化后的恢复是比较困难的。脆弱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极易成为退化的生态系统。但二者不是一个概念。脆弱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如地质脆弱因子、地貌脆弱因子、生物群体结构、气候脆弱因子人为因素——如过度垦殖土地、过度放牧、长期不合理灌溉、工农业污染等第三节恢复生态学及其基本理论1、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ecology)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学科任务是:致力于研究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受到破坏的

8、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建问题。(研究的具体内容)2、理论研究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力、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先锋群落与顶极群落的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警及预测研究问题:既然是应用生态学,理论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