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料场开采方案

石料场开采方案

ID:39812003

大小:1.22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7-11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1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2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3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4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5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6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7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8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9页
石料场开采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石料场开采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坝工程施工【"二枯"溪江Ⅲ料场开采调整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31.1.料场位置31.2.工程地质条件3地形地貌3地质条件41.3.料场储量41.4.阶段完成情况51.5.二枯填筑方量51.6.料场复查52.编制依据63.石料场开采规划73.1.料场开采规划原则73.2.“二枯”填筑料源开采强度73.3.施工布置83.3.1.施工道路布置83.3.1.施工风、水、电布置93.3.2.开采区布置93.3.3.储料场、弃料场114.专项技术保证措施124.1.料场周边的留置山体及飞石预防处理措施124.2.R1暗河的处理135.料场开采施工1

2、55.1.料场开采程序165.2.表层清理及无用料剥离165.3.过渡料、堆石料和块石料开采165.4.坝料开采爆破设计175.5.石料运输185.6.超径大石的处理186.爆破安全控制196.1.爆破作业噪音的控制196.2.爆破飞石及其控制196.3.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206.4.爆破振动监测237.料场施工进度247.1.施工进度安排248.料场开采资源配置248.1.设备资源配备2438湖南水总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坝工程施工【"二枯"溪江Ⅲ料场开采调整方案】8.2.人员配置259.管理体系及措施269.1.施工与质量控制

3、269.2.安全管理措施289.2.1.工程施工风险分析289.2.2.劳动保护299.2.3.伤病防治和卫生保健299.2.4.照明安全309.2.5.爆破器材和油料的存放和运输309.2.6.爆破作业安全规定309.2.7.安全标志319.2.8.关键工序安全控制措施3210.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3310.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3310.2.适用范围3410.3.预案原则3410.4.法律法规要求3410.5.应急救援组织机构3410.5.1.应急小组3410.5.2.通讯联络组3510.5.3.行动救援组3610.5.4.抢险救灾组3610.5.5.后

4、期保障组3610.5.6.应急资源3610.5.7.应急小组电话3710.5.8.事故报告程序及内容3710.6.应急救援措施及操作步骤3710.6.1.坍塌事故的救援3710.6.1.人员伤害事故的救援3710.7.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3838湖南水总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坝工程施工【"二枯"溪江Ⅲ料场开采调整方案】“二枯”溪江石料场Ⅲ区调整开采方案《溪江石料场开采方案》(大坝[2014]技案011号)承包人于2014年3月9日申报并得到批准,根据合同文件的规定溪江石料场Ⅲ区覆盖层及无用料的剥离应从2014年1月1日开始,由于当地农民阻工

5、问题的没有及时解决,实际覆盖层及无用料的剥离是从2014年7月28日正式开始;但发包人明确要求“一枯”的施工任务,在2015年4月30日前大坝填筑到EL277.0m临时渡汛断面的目标不变;承包人在“一枯”期间为满足大坝填筑的需求,石料场开采主要是料场中间开采填筑的有用料,四周的无用料没有及时剥离;同时发包人发布“二枯”的主要施工任务及时间节点要求,大坝填筑EL320.0m的时间由原计划2016年4月30日,提前到2015年11月30日。另外,在"一枯"石料场开采过程中发现,石料场受溶沟、溶槽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无用料比原招标文件多;因此,根据石料场"一枯"

6、实际开采情况及"二枯"的施工任务要求,对溪江石料场开采方案做出如下补充调整:1.工程概况1.1.料场位置溪江石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下游溪江村,距坝址3~4km,有R2新建施工道路通过,交通较方便。料场为近南北走向的长条形,溪江石料场Ⅲ区和Ⅴ区为主采区,Ⅲ区位于德仙岩,山顶高程270~306m,地形坡度一般30°~65°,最陡处达80°;Ⅴ区位于料场的最南部,为一独立山包,山顶高程270.82m,地形坡度一般15°~30°。1.2.工程地质条件发包人在坝址左岸下游溪江村提供溪江石料场的Ⅲ区和Ⅴ区供本合同承包人作为主采料场使用。该料场石质较好,其干密度、饱和抗压强

7、度等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地形地貌溪江石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下游溪江村,距坝址3~4km。体为近南北走向的长条形,为溶丘谷地及峰林洼地丘陵地貌,海拔一般230~285m,最高点为德仙岩山顶高程306.2m,岩溶发育,岩丘、峰林区多基岩裸露,洼地、谷地均被残坡积、冲洪积物覆盖,覆盖层厚度2~8m不等。按地形地貌及地质特点划分Ⅰ~Ⅴ区,其中Ⅰ区位于水东村砂石拌和系统的南侧,为一低矮山包,山顶高程263.6m,相对高差一般10~30m,山体坡度20°~35°;Ⅱ区位于溪江村集中居民点的西侧,山顶高程270~284m,地形坡度40°~65°;Ⅲ区位于德仙岩,山顶高

8、程270~306m,地形坡度一般30°~65°,38湖南水总水电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