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96175
大小:52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11
《河床违章建房依法强行拆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床违章建房依法强行拆除案情场景专家评案观点事情发生在2002年1月14日上午,江苏某农场副场长周某来到江苏射阳县水利局,反映该县千秋镇某村一组村民刘某从1999年8月份开始,在该村喇叭河南岸的河坡及河床上,擅自填土扛宅基。2000年1月份,刘某未经批准,又在新扛的宅基地上,建成砖瓦结构平房三间计93.94平方米。同年秋天,再次擅自建筑砖瓦结构平房两间计24.76平方米。案情接到举报后,射阳县水利局立即派员到实地勘察现场,经过立案、调查取证,确认江苏某农场反映情况属实。依据《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有关条款规定,村民刘某建房系违章建设。因此,射阳县水利局于2002年2月16日对
2、刘某作出“限期自行拆除违章建筑,并恢复排水河道原状”的处罚决定,同时送达《水行政处罚决书》。场景一刘某以“所建住房地址是经千秋镇政府和土管部门共同确定为新增居民点,且建房前已办理建房手续,并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为由,不服射阳县水利局的处罚决定,遂依法向盐城市水利局申请行政复议。盐城市水利局接受复议后,作出维持原处罚的决定。场景二刘某仍不服,向射阳县人民法院提出“不服射阳县水利局作出的处罚决定,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以及案件的诉讼费由被告射阳县水利局承担”的行政诉讼。同年6月11日,射阳县人民法院经过公开庭审后,认为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
3、法,依法作出了维持被告对原告的行政处罚的决定。场景三:这是一个值得剖析的水事违法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案件的典型性。据统计,非法占用河道类案件在各类水事违法案件中一直占很大的比重,实践中发案频率较高,涉及面广,对河道行洪安全影响较大。同时,非法占用河道的事实一旦形成,处置起来有一定难度。二是程序的多样性。本案历经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司法强制执行等多种法律程序。专家评案从村民刘某的角度看,几乎穷尽了法律救济的所有手段;从射阳县水利局的角度看,体现了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展现了水行政执法的各个不同环节;从盐城市水利局和射阳县人民法院的角度看,分别表
4、明了行政机关之间的层级监督和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三是关系的复杂性。本案涉及河道管理、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等多项行政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工、配合和制约,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对当事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需要进行梳理和分析。河道是水流的通道,河道的畅通对于维护堤防安全和保持河势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立了河道管理制度,区别不同情况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某些有可能影响防洪的活动进行禁止或者限制。其中,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等属于应当禁止的活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进行;观点
5、一非法占用河道理应受到法律追究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等工程设施属于应当限制的活动,在经过科学论证和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批准手续,确认不妨碍行洪的条件下,可以按要求进行。本案中刘某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房是属于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批准手续的事项,但他在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就擅自建房,属于明显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对河道管理范围内有关活动的监督管理中,尤以建设项目管理为重。一般来说,在城镇地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通常需要分别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办
6、理用地审批手续。根据上述三种法律手续的作用与功能,结合有关规定分析,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应当属于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的前置性审批观点二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换句话说,只有先取得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才能进一步办理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手续。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取得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即便办理了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手续,仍然属于违法建设。因此,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在分别办理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手续时,应当把申请人是否取得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作为审查内容之一。如此,三个部门才能各司其职,实现管理有序。水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水事违法案
7、件的前提是发现案件。目前,案件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群众举报、自行发现和其他部门移交。其中,自行发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建立规范的水行政执法巡查制度,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处置水事违法案件,不仅有助于建立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而且有利于把水事违法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水行政执法队伍因履行巡查职责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水事违法行为的,可能要根据情况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实践中已有成例。观点三完善巡查制度,将违法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