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选修之《传记选读》之《陆文学自传》课件

粤教选修之《传记选读》之《陆文学自传》课件

ID:39795802

大小:581.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11

粤教选修之《传记选读》之《陆文学自传》课件_第1页
粤教选修之《传记选读》之《陆文学自传》课件_第2页
粤教选修之《传记选读》之《陆文学自传》课件_第3页
粤教选修之《传记选读》之《陆文学自传》课件_第4页
粤教选修之《传记选读》之《陆文学自传》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教选修之《传记选读》之《陆文学自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陆文学自传陆羽自从陆羽生人世,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何许人也?陆羽不是僧人,胜似僧人,四处漂泊,躬心茶事;才华横溢,傲物不勒,一生未仕,却受到许多官员及文人士大夫的尊敬,常常成为他们的座上客;重友情,守信义;成长于佛寺,浸润于儒家学说;孑然一人.清高淡泊,双脚踏遍了中国主要的产茶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圣”。请注意生字注音1褊躁2豁然3多瞋4愆5苕溪6扁舟7短褐8犊鼻9接舆10终鲜11后嗣12圬墙13青衿14懵然15谑谈16见遗17属文18涕泗(biǎn)(huò)(chēn)(qiān)(tiá

2、o)(piān)(hè)(dú)(yú)(xiǎn)(sì)(wū)(jīn)(měng)(xuè)(wèi)(zhǔ)(tìsì)古今异义褊躁多用意古:指用自己的意思做事今:指居心、企图豁然不惑古:指不再疑惑今:指人四十岁宜野人乘蓄古:指隐士,山野之人今:指未开化的人词类活用常扁舟往来山寺名词作状语,坐扁舟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名词作状语,用杖,用手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名词作动词,用鞭打因倦所役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1、判断句陆子盖今之接舆也此物皆己之所惜也2、倒装句结庐于苕溪之湄状语后置于苕溪之湄结庐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状语后置以佛书出世之业示句

3、式初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时间事件初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时间事件上元二年上元初始三岁天宝中至德初写本传,追思自己上半生的经历隐居苕溪的生活。寄身寺庙的经历。交接名流的情形。勤奋著述的成就。精读文本,画出不懂的句子或者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句子,学习翻译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鉴赏文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1.在开头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这是传记的一般写法,不足为奇。然而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这却让人觉得奇怪了。他这样写有何作用?有无言外之意?第一段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

4、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2.作者的外貌、口才怎样?但他却又自比于王粲、张载等人,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

5、意”,“意有所适,不言而去”,“又与人为信”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第一段1.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楚人认为作者是一个狂人,你怎样认为呢?第二段说明作者志向高沽,不同流俗。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4.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

6、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以下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第二段1.请大家概述一下本段所写作者经历,并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这一段先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极为简略。再写佛儒之辩,作者年岁幼小,但目标明确,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接着写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动了积

7、公,从其所愿。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第三段作者先后结交了哪些名人?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这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是为什么?第四段李齐物、崔国辅。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这有何为见证?(所赠的白驴、乌犎牛等)作者与这些名人的交往对他的人生有何影响?为什么作者要记叙他所结交的名人?第四段他们的赏识器重、倾心结交使作者有了崭露头角名闻遐迩的机会。他们与

8、作者陌路相逢,却一见如故,提携、帮助了他,记叙这些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念。本段写了作者勤奋著述的成就,其中《四悲诗》、《天之未明赋》皆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