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ID:39787172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第4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萧县鹏程中学:李凡振教学内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教材分析轴对称是现实生活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日常生活的图案设计,他不仅是探索图形的基本性质的重要工具,也是描述图形的形状、空间位置关系的必备手段,同时,也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关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这章内容是小学学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相似等知识的基础。在学生的探究学习、发展空间观念等方面起着

2、非常这样的作用。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交流,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直观认识和操作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轴对称的性质的发现过程,理解轴对称

3、的性质能力与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及运用。教学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Flash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流程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Ⅱ讲授新课[活动一]操作(个体活动)1、如图5-18将一张矩

4、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纸打开后铺平.图5-182、在全班展示操作活动的不同结果,利用多媒体演示结果  [活动二] 探究1(小组活动)1、利用实验操作的结果,回答下列四个问题(1)上图5-18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  (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2、小组讨论、

5、与同伴合作交流。3、利用Falsh课件演示动画。[活动三]探究2(个体活动)1、观察轴对称图形(飞机平面图)进一步探究下述问题: (1)找出飞机平面图的对称轴,并试着画出来 (2)找出两组对应点,并连线,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3)找出图中两对对应线段,对应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4)找出图中两组对应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明晰(多媒体展示) 图5-194、归纳规律,规范叙述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Ⅲ理解结论,适应练习(个体

6、活动)   1.用笔尖扎重叠的纸可以得到下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案.图5-20(1)找出它的两对对应点,两条对应线段和两个对应角.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你找到的对应点所连线段分别被对称轴垂直平分.Ⅳ运用规律,巩固练习(全体活动)1、下面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一棵树的一半,以树干为对轴画出树的另一半   Ⅴ反思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轴对称的性质是什么?   2、你能举出几个有关轴对称的应用例子吗?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受到哪些启发?Ⅵ布置作业: 1、某同学在镜子前5米处,请问:他的像

7、距镜子有多远? 2、我校今年准备举行10届校运会,请你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一幅运动会会徽。VII课后反思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了轴对称的简单知识,刚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知道了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对图形的旋转和平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已经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也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探索经验。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因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

8、教学中,坚持“积极评价”的原则,将“教学反应”与“教学反馈”评价方式相结合。既注重教学过程获取知识的评价,又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一方面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学生中协助操作,另一方面利用课堂上师生互问反馈表现,充分发挥反馈结果的潜在功能,灵活安排教学细节,达到预期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