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精练(3)论述类文本阅读时评(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本阅读时评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其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能仅仅喊口号,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与尝试。尤其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积
2、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例如,上海科技馆联合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院,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该展览不仅呈现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艺术鉴赏等,同时关注了青花瓷制瓷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又如,中国科技大学梁琰老师拍摄了《美丽化学》系列视频,从艺术角度阐释了科学之美,让更多孩子在科学启蒙阶段就爱上化学。还有一些艺术家与科学家、音乐家合作,把气象数据改编成乐谱进行表演,用数据可视化的艺术方法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近几年,国家对各类博物馆的投入力
3、度很大,但是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步伐。当前博物馆教育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最大瓶颈就是缺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递知识,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体悟的教育人员。因此,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展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帮助他们打破科学与艺术之间思维惯性的屏障;其次,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跨界合作,打开博物馆教育的新视野;最后,博物馆应积极发展覆盖高端人才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短板。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让喜爱的人参与跨界的事。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张双南教授除了给研究生讲授高能物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开设了《科学方法与美学》课程,备受
4、欢迎。博物馆就应该积极寻找这样的跨界科学家,用专业与热情弥补不足、放大长处。可以说,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尝试与艺术家、科学家和优质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不失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01日05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金分割比例的运用在达·芬奇之后才让人们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B.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是有积极意义的实践与尝试。C.上海科技馆主办的"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D.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是因为他们无法打
5、破思维惯性的屏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福楼拜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与艺术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和融合的可能性。B.文章提出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自然科学博物馆成为实践与尝试的重要平台。C.文章认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不能很好进行的原因在于教育服务、人才培养没有跟上步伐。D.文章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举例阐述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相关措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融合恰当就可以用直观生动的艺术方法呈现科学,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B.相关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还要打开教育新视野,壮大专业化师资队伍。C.博物馆
6、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寻找跨界科学家合作,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D.与不同领域的专业、非专业人士跨界合作已然成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是有生命的,它一定要生长、发展。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开新与守成。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传统文化。但在讲传统文化时,常常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传统文化不是不再变化的凝固体,它始终在变化发展。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始终是变化的,比如,董仲舒时代的正统思想就与朱熹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传统文化在新陈代谢中往往呈现出自己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两种不同的精神:一种是先秦时期
7、百家争鸣的精神,它锤炼出多种文化经典;另一种是秦汉以后形成并逐渐得到强化的,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精神。后者成为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继续尊奉的传统,其实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平常时期,这种争持与互动并不明显,但在文化转型期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