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55352
大小:22.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0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过客浅读素材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客》浅读勃兰兑斯说过:“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而《野草》,就是鲁迅的一段“灵魂的历史”。在《野草》中,充满着矛盾,而“过客”型形象,正是各种矛盾中的最能代表鲁迅斗争与反抗精神的一面。他们在表现鲁迅的反抗精神的同时,更能体现《野草》一贯给人的感觉——孤独与彷徨。那么如何理解鲁迅《野草》的孤独彷徨感呢?此时的新文化运动已退潮,当年的倡导者纷纷走向消沉甚至反动。而此时的鲁迅,身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因找不到新战友而深感孤独寂寞;与此同时,段祺瑞政府的统治更为反动凶残,使进步
2、青年感到社会的重压;另外,其实的进步青年找不到正确的思想路线,空有救国大志,却无治国良方,在黑暗中看不清道路,辩不明方向,因此陷入彷徨之中。此时的鲁迅正是当中的典型代表,他如同“过客”一样,虽受新思想的影响,但仍未看清革命的前途。“所以几经忧郁,沉思,才有惊起。”我们不难发现彷徨的都是前行的猛士。在与敌人针锋相对的斗争中,鲁迅从未有过片刻犹豫,他不愿在敌人面前显示自己内心的悲凉与痛苦。面对做着好梦的青年,虽带着意思不屑,却也从未流露过悲观,而是做着不悲观不绝望的警醒与鼓励。对“看客”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3、,这种彷徨之感不仅出于作家个人思想的怀疑与解剖,却更多基于其“为他人写作”责任感。小女孩所赠的不仅是裹伤的布片,而是寄托在革命者身上的希望,过客的拒绝并不意味对希望的扼杀,或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是觉得希望太重。这就是责任感,“为他人的犹豫而犹豫,为他人的彷徨而彷徨”,所以鲁迅才能够如此无畏地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未知的前途,无畏地解剖自己。在《野草》中,鲁迅塑造了一系列的“过客”型形象,如“过客”(《过客》)、“求乞者”(《求乞者》)、“影”(《影的告别》)、“战士”(《这样的战士》)、“死尸”(《墓碣文》),他们之所以被称为“
4、过客”型形象,是因为他们都充满着战斗精神,虽然充满绝望,但是依然选择反抗。这也正是鲁迅在那一时期的精神写照,或是鲁迅整个人生都在贯彻的思想。《野草》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公两党统一战线的结盟,为不久后开始的北伐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野草》的诞生地——北方,却陷入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反动最为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段祺瑞更是在推行“内谋更新”、“外崇国信”的政策,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也激起进步人士的不满和反抗。哪有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过客正是从觉悟那刻起就不停战斗的勇
5、士。他们是顽强的,但是又是在孤独的战斗着,他们对现实失望,对未来怀有梦想,但是又看不清未来,希望中带有一丝绝望。有人说《过客》是鲁迅全部的人生哲学和生命哲学,然而承载这一生命哲学的灵魂却是一个压抑了太多痛苦和悲伤的生命。这也揭示出了鲁迅悲剧性的人生和归宿。从一开始,过客就陷入绝望中,他不仅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且连自己是谁他都不能确定,他的自我彻底地失落了。他所能确切地知道的是,他只能“走”,然而天色是日暮黄昏,日暮之处的荒坟野冢,象征着其命运归宿——必然的死亡!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也是鲁迅所面临的艰难的选择。我还
6、是走的好,我息不下。”过客不知道自己的前进的目的地在哪里,他看不清未来,却又不想回到老人所希望他回到的旧社会去。老人已经绝望,既然前进也是达不到目标,不如休息一下。而相反的,小女孩是相信奋斗的,她相信“那里有许多许多的野百合,野蔷薇”。一个悲观失望一个乐观积极,但是过客却不同于二者,他明知前面是坟,也明知继续走下去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好结果,但是他依然一往无前,“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前面的声音”在呼唤他,哪怕是无底的深渊,过客也是要走去。关于“前面的声音”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固然,它可以是对
7、光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但是我认为它更是潜藏于鲁迅的心灵深处的关于人生的一种信念。“过客”们以如此坚硬的质感站在我们面前,从他们倔强的眼神中我们读出“无私而无畏,无畏而前行”的气概!这也正是鲁迅人生哲学和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其伟大的人格魅力。这一系列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鲁迅绝望的抗争精神,以及与敌人决绝的斗争,与旧我彻底的告别。在《野草》中,作家有意将形象置于矛盾重重的心理状态下来完成灵魂的拷打与拯救,“过客”们无不经受着痛彻心扉的煎熬,种种情感在心中放肆地冲突着———爱与恨、生与死、是与非、善与恶、昨天与今天、今天
8、与未来、幻想与现实、坚定与动摇、执著与怀疑、希望与绝望、革命与反革命,各种内心自我的矛盾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主人公纠缠于其中,真的是“痛并快乐着”,“过客”们倍受心灵的针砭,在颤栗中完成了灵魂的涅磐。也正是鲁迅为人生,为他人创作理念的着眼点,是其在现实与理想,黑暗与光明的矛盾中心灵探索与进取的轨迹。因此,《野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