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理论》PPT课件

《需求理论》PPT课件

ID:39739859

大小:244.7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10

《需求理论》PPT课件_第1页
《需求理论》PPT课件_第2页
《需求理论》PPT课件_第3页
《需求理论》PPT课件_第4页
《需求理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需求理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需求理论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市场出清(CleaningMarket)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无闲置资源。二、完全理性(EconomicMan)每个经济个体都是理性的,且做出的行为也属于最优化行为。三、完全信息(PerfectInformation)所有经济个体和市场都能迅速获得所有的信息。第二节消费理论一、效用论1、欲望人们对资源的稀却性的感觉以及满足自己的要求的愿望。欲望无限性强度递减性满足的可替代性2、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依靠自身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序。3、效用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欲望满足程度。

2、效用的衡量基数效用论:用基数对效用进行加总求和后来进行衡量。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经济学家普遍采用基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行为多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将效用进行排序后来进行衡量,不可求和。序数效用论在20世纪30年代起逐渐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采用,其分析方法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总效用(TotalUtility,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表述公式:TU=f(Q)2、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能得到的效用增加量。表述公式:M

3、U=dTU(Q)/dQ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由于同一商品或劳务的每一单位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同,消费者从多购买一单位的商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追加效用依次递减。三、基数效用论1、定义用效用单位来表示的效用,即消费者消费某一单位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衡量。2、公式在基数效用论中,商品的效用是商品的消费量的函数,则有:U=f(X1,X2,X3,••••••Xn)3、消费者均衡(ConsumerEquilibrium,CE)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时的均衡状态。三个假设前提:

4、a、消费者的偏好不变b、消费者的收入不变c、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消费者应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有:MU1/P1=MU2/P2=MU3/P3=••••••=MUn/Pn=λ且有:P1X1+P2X2+P3X3+••••••=PnXn=I其中X为商品的购买数量,I为消费者的收入。当MU1>MU2,减少商品1的购买量,增加商品2购买量,TU增加;当MU1λ,说明商品1数量太少,需要增加

5、,TU增加;4、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CS)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DP1P2MNPQO四、序数效用论1、定义认为效用不能用效用单位来衡量,而只能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来进行排序。2、消费者偏好的假定偏好的完全性: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不同的商品组合。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A>B,B>C,则有A>C偏好的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商品数量组合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较多数量商品的组合。即对每种商品的消费都未达到饱和点。3、无差异曲线定义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

6、组合。即能对消费者产生的总的整体满足程度相同的所有组合。公式U=f(X1,X2)=U0基本特征在同一平面间,存在着无数条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4、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e,MRS)定义在维持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量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公式MRSXY=△XY/△XX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人们为得到一单位某种商品而愿意牺牲

7、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预算线在既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表达公式为:PIXI+P2X2=I预算线的变动两种商品价格都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线平行移动;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预算线平行移动;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变化,预算线不动;收入和商品一(二)价格不变,商品二(一)价格变化,预算线以X(Y)轴的截矩为轴心移动。消费者均衡前提条件:最优的组合必须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最优的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公式MRS12=MU1/MU2=P1/P2=λ第三节、需求理论一、需求的定义(Demand)需求

8、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