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思惟诸天之苦

六、思惟诸天之苦

ID:39736718

大小:10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10

六、思惟诸天之苦_第1页
六、思惟诸天之苦_第2页
六、思惟诸天之苦_第3页
六、思惟诸天之苦_第4页
六、思惟诸天之苦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思惟诸天之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23六、思惟诸天之苦引入:生在天趣是否有乐呢?分二:(一)思惟欲界诸天之苦;(二)思惟上界诸天之苦。善趣的人道和修罗道都是以苦为自性,那么,生在善趣的第三处——天趣是否有乐呢?对此要作全面的观察。天趣包括欲界天和上界天两个部类,对这两方面都要去如实地观察到它的本相,而观察的时候要做到彻底、具体。(一)思惟欲界诸天之苦 分二:1、全程思惟欲天苦相;2、特别思惟欲天死苦。首先观察欲界天的真实状况,这又要作总、别两分的思惟,总的观察全程的状况,特别要观察死的实况。观察全程的状况,就是要把握在生时的状况如何,一生的历程里面是否具有意义,死的情形如何,死后往哪里去。要像

2、这样看到整个实况、走向,由此就能很理智地抉择到底是乐还是苦。1、全程思惟欲天苦相 分二:(1)思惟欲天生时福乐状况;(2)思惟天之生涯无义唯苦之状况。这段全程思惟欲天苦相的引导,先要把握理路。整个一段以“然”字作转折,“然”字以前讲到诸天似现的快乐假相,“然”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23字之后讲述真实的本相,也就是要去认识,在这个天的生涯当中是如何无义唯苦的。这两方面连接起来就会认识到,那种人们误以为的非常大的安乐和受用,实际了无实义,而且会导致后面发生非常严重的死苦、忧苦,以及往后堕落的苦。(1)思惟欲天生时福乐状况善趣的第三处——天之处者,总的于活之时有圆满的安乐及受用,要点有二

3、:一、圆满的快乐;二、圆满的享受。善趣有三层——人、修罗和天,现在观察最上层——天处所的状况。天以高为义,就欲天而言,总体上在他们存活的时候有圆满的安乐和受用。对此要把握“圆满”二字,指的是方方面面的种类、品质等都圆满。总体而言,三善趣都是以善业为因而生,然而只有很纯的善业,也就是以博爱为怀、普济为善的大善业,才能生到最上层的天界。以此纯善为因,在他们存活期间,从大的比例来说,基本上全是非常圆满的身心喜乐、色声香味触的五欲受用。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23具体要透过《念处经》等佛语的指示,可以看到从四大王天开始,往上的多层欲天是一层比一层好,受用的光色、音声、妙香、美味、妙触等等,都

4、是非常高级而圆满的。譬如饮天上的琼浆、听天上的音乐、住天上的无量宫、踩在像棉花一样柔软的地上。身体非常地轻盈、光明,飞行自在,寿命绵长到久劫,天天都在逍遥快乐当中,到处游玩、歌舞娱乐。如意树上直接出各种乐器、天衣等等,随心所欲。宝林里面有各种光色,在天池中沐浴,身上得到非常美妙的触感,在天河中随意地受用饮料,天食非常妙好等等。就像这样,诸天人的安乐和受用是非常圆满的。安乐上,除了特别的时候,比如与阿修罗战争时,或者死亡之时,其他生存的时候的确有非常圆满的身心喜乐,连一个感冒也没有,连一点忧愁也没有,整天都是欢乐的。那么,这样美好的生活是否值得我们向往,从而发愿生在那欲天里呢?如

5、果这是真实的乐,那当然允许每个人都去,但实际这是似乎现为安乐的一种假相。它适合人心的欲,想要的各种五欲都呈现出来了,应有尽有,随心所欲,无比地丰富、漫长,逍遥快乐,因此,这世上有一派就是专门要做神仙,要升天的,他们就是指望在那里得到真实的福乐。但是,修解脱道的行者要有极深彻的眼光,看透这一切无义唯苦。(2)思惟天之生涯无义唯苦之状况 分三:1)散乱重、丝毫不生修法之心;2)心神刹那不定、悠悠空过一世;3)最终死殁堕落。有长远眼光的智者,不是看当时的一个简单的感觉,而是要看,这上面是否具有法的内涵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23?在他的一生当中,是否摄取了坚实义?以及最后边际的时候,是否从

6、明入明、从乐入乐而上升?要从它的趋势上去看。然而,天的趋势犹如抛物线,当抛到最高处的时候,过后就要跌到低谷,而在整个上抛的过程中,实际上没有得到真实的意义。以下我们要以如理的智慧去审视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人们假想的那样快乐无比呢?或者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真正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呢?对此分三点来认识:1)散乱重、丝毫不生修法之心然唯于散乱的状况中度时故,不生修圣法的心。要点:一、因相;二、果相。一、因相:由于欲尘太多、太诱人,致使纯粹在散乱的状况中度时。二、果相:由于法所缘境、如理作意等因缘不具,致使几乎生不起修法之心。对此分因相和果相两点来体会。一、因相正是由于五尘的欲境

7、太多、太重、太吸引心了,致使诸天人的心没法把持,唯一在散乱的状况中度过分分秒秒。“散乱”,指有那么美的天女、那么好的饮食、那么多的旅游观光,每天尽情地歌舞娱乐等等,由于五欲纷繁美妙,牵引心的力量强的缘故,心完全散在这些所缘境上,致使在散乱中度时。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23二、果相由于心不是散在五尘的非法境上,就是住在法的所缘上,而他们的心非常重地散在欲尘上面,因此在法的因缘上没法集聚。也就是,法的所缘境、如理作意等的因缘不具的缘故,致使几乎没有修法的心。即使偶尔有一点,譬如诸天刚出生的时候,或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