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19854
大小:111.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10
《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追求文学之“新”宗仁发作为一名文学编辑,我的文学观无疑是和文学期刊这一文学载体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无须讳言,“喜新厌旧”是我作为文学编辑的职业本能,作家创作时是“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我们文学编辑在选取作品时也往往“惟新是举”。从进入这个行当起,我就是被办一本好杂志的理想所感召,而对文学之“新”的追求里,正寄托着我对什么是好杂志、什么是好的文学的理解。“新”首先意味着原创性,原创性是文学乃至文化的立身之本,因为文学在整个文化生态中处
2、于源头的地位,倘若文学丧失了原创性,对于后续的文化链条的延伸就是灾难性的打击。文学的影视改编之所以一直活跃,正因为这里是原创力迸发的地方,投向文学的饥渴的目光一直都在,是文学在以充沛的题材、新颖的技巧和丰厚的思想力,源源不断地供给着其他文艺样式。“新”还意味着文学事业代代相传,后继有人,意味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可能性。在文学新人身上蕴藏着革故鼎新的因子,看看有多少作家的第一部作品即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就知道了。但是,刊发新人新作对文学期刊和编辑来说,却意味着一种风险和考验。对于一个有知名度的作家的稿件,编辑并不
3、在稿件的水平、质量上负有多大的责任,即便作品写得不好,也少有人去责备编辑的水平问题;但刊发一个不知名作者的作品,如果作品不好,读者往往不会质问作者本人的水平,而更多的是质问编辑、刊物为什么发这样的稿子。所以衡量文学编辑的功夫高低,正要看他对默默无闻的作者的判断能力。那些后来成名的作家回忆最初进入文坛时遭遇杂志的退稿故事,不啻是给文学编辑的最好提醒。必须得承认,这种“喜新厌旧”是我作为期刊编辑从文学载体、文学生态出发的有意强调。从文学生态的整体着眼,任何一种文学载体都有可能是某种文学思潮的“接生婆”,也可能是一部未来经典作品的催生
4、者,重要的是经住时间的考验,保持文学的创造性、延续性和多样性,呵护文学的“可能”。选择和发现什么样的作品,然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传播,是时刻都在进行着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文学编辑的眼光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是他对文学的千言万语。(《人民日报》2017年6月13日14版,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期刊是一种文学载体,作者的文学观是通过文学期刊体现出来的。B.文学编辑在选取作品时“喜新厌旧”“惟新是举,”这是一种职业本能。-11-C.作者指出他就是被办好杂志的理想所感召而成为文学编辑的
5、。D.在对文学之“新”的追求里,寄托着作者对好杂志、好文学的理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文学编辑的身份论述追求文学之“新”,兼及自己的文学观。B.文章通过指出文学的原创性特征,论证追求文学之“新”的重要性。C.文章指出刊发新人新作有风险,因此文学编辑要谨慎选取这类稿件。D.文章指出文学期刊要经住时间的考验,思考作品的选择、发现及传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的原创性对于后续的文化链条的延伸具有决定性作用。B.影视作品的改编受到文学的题材、技巧和思想力
6、等因素的影响。C.后来成名的作家曾遭遇杂志的退稿,可见文学编辑的判断能力还需提高。D.任何一种文学载体都有可能催生出某种文学思潮或者未来的经典作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
7、上了时代。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
8、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季羡林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