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资料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资料

ID:39712637

大小:996.8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9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资料_第1页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资料_第2页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资料_第3页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资料_第4页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前言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在构造上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濒临太平洋板块,为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带的陆缘活动带的一部分,是全球构造-岩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由此福建省的地貌地形特征也较为复杂,其地貌受邵武—河源、政和—大埔,以及长乐—诏安等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带切割,形成两列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山脉:西部为武夷山脉,亦称大杉岭,是闽、赣两省的界山,为闽江、汀江和都阳湖水系的天然分水岭;中部为鹭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该区各时代地层、岩石均有出露,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或剥蚀,并以中生代酸性、中酸性

2、火山岩、侵入岩最为发育。各阶段建造、形变、变质等特征都有所差异,表明晚太古代以来,地壳运动频繁。关于福建及邻区的大地构造特征,长期以来,一直都作为争论的焦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和论述,对其归属各有所论。比较典型的观点有:李四光(1937)、水涛等(1988)认为整个东南沿海应归属于华夏古陆的范畴;黄汲清(1945,1959,1960,1979,1980)、任纪舜(1962,1964,1977,1984)则认为整个华南地区为加里东褶皱隆起带;霍敏多夫斯基(1953)认为该区可分为南侧属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广东复背

3、斜及北侧的浙闽太平洋褶皱带;陈国达等(1975)从地洼学说出发将本区划为东南地洼区;张文佑(1959)认为该区属华夏台背斜,后期(1986)将该区划分为华南断褶系的武夷一云开加里东断褶带(西部)及东南沿海海西一印支断褶带;郭令智(1981)、乔秀夫(1981)、赵明德(1983)等提出本区存在不同时期沟弧盆构造,并划分出闽西南-粤东海西印支期弧后盆地和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弧系等构造单元;许靖华(1980,1987)、李继亮等(1992)提出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使印支期广泛存在的大洋盆地逐渐封闭的观点,闽西南地区则是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

4、带,有力的证据之一是该区存在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这些研究为该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本区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上地壳范围内受到了多期构造事件强烈改造,某一时期的地质构造格局不足以全面概括该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因此从构造演化的角度来认识本区的构造背景似更能合理地阐释该区的区域构造特征。一、福建省各地体构造划分及演化福建地区受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强烈,构造裂隙(尤其是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并构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架。南平-宁化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带及政和-大埔北北东向断裂带相交于南平一带,将福建

5、切割成:闽西北地体、闽西南地体、闽东地体、闽东南地体等四大地体(图1)。根据四大地体的沉积、构造特征亦能看出这些地体分别有着不同的地质历史和构造变形过程(韦德光等,1997;边效曾等,1993;张庆龙等,2008)。闽西北地体晚太古界为天井坪组。天井坪组变质岩组合为变粒岩、片岩、夹斜长角闪岩的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其原岩建造相当于类复理石中酸性火山质硬砂岩型,夹基性火山岩。早元古界为麻源群。麻源群变质岩组合为变粒岩、片岩的低-高角闪岩相变质岩,其原岩建造相当于类复理石型。中-晚元古界出露有交溪组和万全群。闽西北地体以晚太古代变质基底和

6、元古代变质岩的广泛出露、以及自奥陶纪开始到中三叠世,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没有接受沉积为其主要特色。闽西南地体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以南广大地区。区内最老地层为早元古代的桃溪组低角闪岩相的片岩、变粒岩等。且以缺失晚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志留纪和早、中泥盆纪地层和自晚泥盆世开始一直有连续的地层沉积为主要特色。闽东地体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以东的闽东地区,区内出露有早元古界迪口组。岩性以深灰、灰黑色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夹薄层黑云斜长石英岩、石英片岩,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原岩为砂泥质岩类。以缺失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早震

7、旦世和古生代-中三叠世地层、晚中生代陆相酸-中酸性火山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类大面积出露为主要特征。闽东南地体的西界大致在福清-莆田-南安-龙海-云霄县城一线,宽度大于40km。该地体内出露的澳角群为中浅变质岩系,主要由各内变粒岩、片岩组成,它的时代归属颇有争议,但最新资料证明应属于寒武-奥陶纪。图1:福建省地体划分简图各大地体相互之间的形成与演化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张岳桥等,2004;张达,2000)。闽西北地体自晚太古代以来开始褶皱隆起,加里东运动之后,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全面隆升、剥蚀。经印支运动与闽西南地体拼接后,中、新生代再度卷

8、入造山、造陆运动。因晋宁运动与闽西北地体分离的闽西南地体,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处于广海盆地边缘,接受陆源碎屑沉积;晚泥盆世-中三叠世转为陆缘海海湾环境,形成了厚达7000m的海陆交互相-海相地层,印支运动使之褶皱隆起。自加里东早期与闽西北及闽西南地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