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注意事项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

ID:39694780

大小:5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9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_第1页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_第2页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_第3页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_第4页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小衔接注意事项·幼儿园与小学两类机构的差异·解决好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里早准备,进了小学不后悔·重视幼儿的情商发展幼儿园与小学两类机构的差异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孩子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变为小学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孩子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我们先从幼儿园与小学两类教育机构进行比较,看这种不适应的存在:1、学习时间不一  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3~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2、生活制度不一  幼儿园强调一日活动的五交替,所以

2、,活动动静、强弱得当,适合孩子的特点。小学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等才能让孩子动起来,孩子就会坐不住。3、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强调孩子的动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而  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计划严格实施,所以,以听为主,孩子就会觉得小学不如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不好玩。4、睡眠时间不一  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园内午睡二个半小时,晚上基本上从8:30~6:30,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的孩子,有的因为借读,择校等种种原因,离学校比较远,中午无法午休,再加上上学时间早(1:30),也没时间午睡。晚上有的孩子要做作业,睡得也较晚,所以

3、,才入学的孩子常会无精打采,哈气连片。5、师生关系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课间往往无教师在班,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只有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6、要求不一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白白胖胖就满足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100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情绪受到影响。  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

4、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  从以上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可以看出,它给孩子在身心两个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使孩子感到陌生、恐惧,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崔利玲)解决好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洁  1990年至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原国家教委幼教处联合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学前期为幼儿作好社会适应性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在小学低又不在这两方面对儿童提出过高要求,则幼儿入小学后面临的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均可克服。  德国

5、的哈克教授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①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②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③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

6、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④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⑤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⑥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以上断层使德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哈克教授的研究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摘自《

7、幼儿教育》 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声远  当前在幼小衔接问题上还是要倡导多了解儿童,多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少一点主观设想、社会要求。优生、优育、优教的良好愿望是共同的。“拔苗”或许一时能“助长”,但决不可能一生都“优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种无奈,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早当家。  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我认为其检测的敏感指标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