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防控

美国白蛾防控

ID:39678572

大小:4.83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7-09

美国白蛾防控_第1页
美国白蛾防控_第2页
美国白蛾防控_第3页
美国白蛾防控_第4页
美国白蛾防控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白蛾防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国美国白白蛾防控蛾防控技术技术与与对策对策措施措施柴守权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2010年5月主要内容一、美国白蛾形态特征1、分类地类;2、识别特征;3、鉴定。二、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1、国内外分布;2、发生特点;3、危害特点;4、适生区;5、传播途径。三、美国白蛾防治技术1、监测调查;2、检疫封锁;3、防治技术。四、美国白蛾防治组织管理1、落实防治责任;2、强化督导检查;3、防治机制创新;4、通报奖惩制度。五、对策与建议一、形态特征—1、分类地位§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白蛾

2、属Hyphantria。§俗名称:秋幕毛虫、美国白灯蛾、网幕毛虫、秋毛虫、秋幕蛾。§英文名fallwebworm一、形态特征—2、识别特征雄成虫:体长9.0~13.5mm,翅展25.0~§成虫36.5mm;触角双栉齿状,黑褐色;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越冬代明显多于越夏代。雌成虫:体长9.5~15.0mm,翅展30.0~42.0mm;触角锯齿状,褐色;前翅多数纯白色。一、形态特征—2、识别特征§成虫翅脉前翅脉络图后翅脉络图一、形态特征—2、识别特征§卵近球形,直径约0.50mm,表面具许多规则的小刻点,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顶部呈黑褐色。卵块大小

3、为2–3cm2,表面覆盖有雌蛾腹部脱落的毛和鳞片,呈白色。一、形态特征—2、识别特征§幼虫我国的美国白蛾幼虫大多属“黑头型”。头黑亮,体圆筒状。背面有一条灰黑色或深褐色的宽纵带,上面着生黑色毛瘤。体侧淡黄色,着生橘黄色毛瘤。老龄幼虫低龄幼虫一、形态特征—2、识别特征§各龄幼虫体长:1龄1.8~2.8mm;2龄2.8~4.2mm;3龄4.0~8.5mm;4龄9.0~14mm;5龄12~20mm;6龄18~28mm;7龄25~37mm。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老龄幼虫一、形态特征—2、识别特征§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臀棘8-17根,跟

4、棘前端喇叭口状。蛹一、形态特征—3、鉴定§标准美国白蛾鉴定执行《美国白蛾检疫鉴定方法》(SN/T1374-2004)美国白蛾鉴定特征(蛹)§机构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等农林院校、相关科研院所美国白蛾成虫鉴定特征(前翅、后翅、外生殖器及后足)二、生物学特性—1.1世界分布国外分布美国白蛾原产北美洲,分布于北纬19°~55°的广大地区。国外分布于日本、韩国、朝鲜、土耳其、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奥地利、前苏联、波兰、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21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亚洲国家都曾大发生,造成了严重危害

5、,因而被列为国际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世界分布示意图二、生物学特性—1.2中国发生与分布国内传入与扩散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2年在山东省荣城县发现了疫情,1984年在陕西省武功县境内的5702厂发生(2008年疫情被扑灭),1990年传入河北省秦皇岛地区,1994年在上海市浦东区发生(后疫情被扑灭),1995年在天津地区发现了疫情,2004年在北京郊区发生疫情,2008年传入河南省濮阳市。二、生物学特性—1.2中国发生与分布国内分布截止目前,美国白蛾分布在北京市的9个区县、天津市的12个区县、河北省的92个区县、辽宁省的44个区县、山东省区的121个区县、河南省的7个区县。据不完全

6、统计,共285个疫情区县。二、生物学特性—1.2中国发生与分布二、生物学特性—1.2中国发生与分布900861.00(万亩800)560.00700437.87600工程治理的500351.68成效400201.00175.29300152.39102.39200107.581000200120032005200720(年09)2001-2008年我国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图二、生物学特性—2、发生特点Ø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2代,个别地区出现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蛹•卵•卵卵幼虫美国白蛾生活史二、生物学特性—2、发生特点Ø成虫一般有2个羽化高峰期:9:00-10:00和下午日落后的黄昏时。刚羽化

7、的成虫对树干、电线杆等直立物表现出强烈的趋性。黄昏时成虫最为活跃。交尾一般需要11-16小时,有时长达48小时以上。大多只交配1次,少数2次。交尾结束后雌蛾便开始产卵。越冬代卵多在树冠的中、下部叶背处产卵,越夏代则多在树冠中上部产卵。最高产卵量可达1800粒,平均800-900粒。雌蛾寿命一般5-8天,雄蛾4-7天。飞翔能力较差,成虫1次飞翔距离在100m以内。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