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4四季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4四季教案新人教版

ID:39650094

大小:166.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8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4四季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4四季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4四季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4四季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4四季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 四 季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天、四、是”3个生字,学会3个新偏旁,读准多音字“地”的字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头饰。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件展示)(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根据注音,阅读课文。(1)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2)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3)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能不能解决你觉得困难的问题。3.反馈。(1)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4三、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展示)1.出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字的读音,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三拼音节及翘舌音)(1)指名说、带读。(2)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2.学写“天、四、是”3个生字。(1)读读“天、四、是”3个生字。(2)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3)学生整体观察字形,老师提示书写要点。(4)学生练写生字。四、评价小结。展示优秀

3、书写,对于错误的书写进行纠正。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看”,初识美。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认识一位漂亮的妈妈,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大自然妈妈有四个非常漂亮的女儿,想不想去看?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四季图。(课件展示)3.师:大自然妈妈的四位漂亮的女儿各有各的本领,想和这四位漂亮的姐姐交朋友吗?4.大家猜猜大自然妈妈的这四位漂亮的女儿叫什么名字?5.板书:四季。二、“读”,感悟美。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小组内读课文和生字,互读互听。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4(3)多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句子,学生认读。(4)

4、全班齐读课文。2.精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征。(课件展示)(1)学生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师:大自然妈妈说呀,她的这四位女儿各有各的特点,就藏在作家爷爷的儿歌里,她想请大家帮忙找一找。那么,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我们该怎么去找呢?(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精读课文。(3)学生分小组谈自己的收获。(4)集体汇报交流。3.默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段落。三、“说”,再现美。(课件展示)看图画,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还可以做动作演一演。学作家爷爷说一说你自己心中的四季是怎样的。四、“画”,创造美。师:大自然妈妈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下课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明天带过来

5、和这些画比一比,好吗?五、总结拓展。(课件展示)师生一起学唱拍手歌,总结春夏秋冬的特点。板书设计4 四 季春 夏 秋 冬教学反思老师在教学这首儿歌时,要抓住“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这条研读主线,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从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同时,又以生字教学为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们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时和表演相结合4,既有趣又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

6、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乐在其中。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