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分析解析

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分析解析

ID:39631141

大小:1.3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7

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分析解析_第1页
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分析解析_第2页
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分析解析_第3页
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分析解析_第4页
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分析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分析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卷第3期热科学与技术Vol.8No.32009年9月JournalofThermalScienceandTechnologySep.2009文章编号:1671‐8097(2009)03‐0248‐07DOI:10.3969/j.issn.1671‐8097.2009.03.011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学分析马一太,龚文瑾,李敏霞(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天津300072)摘要:基于常规能源日益稀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来进行低温发电。采用了CO2、R123、R134a、R290、R600、R236fa、R245fa、NH3等8种常用的制冷剂,选用等工况(same

2、workingcondition,SWC)和最佳蒸发压力(optimalevaporatingpressure,OP0)两种研究方法,分析各个工质的循环特性。并以CO2的跨临界循环和R134a的亚临界循环为例,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太阳辐射量和工质质量流量下效率、温度及膨胀比的变化。结果表明,CO2的膨胀比最小,膨胀性能优于其他7种工质,最差的为R245fa。OP0法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亚临界循环,不适用于跨临界循环。在进行非常规循环(跨临界循环)与常规循环(亚临界循环)热源条件变化的对比中,SWC法更有说服力。关键词:CO2;低温发电;发电效率;泵功效率;膨胀性能中图分类号:TK612文

3、献标识码:A统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0引言源同时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004年日本建了一常规能源的全球拥有量急剧下降,同时环境[2]座小型的供电系统。此系统叫做SolarCO2危害不断突出,可再生能源成为现今改变人类的RankineSystem(SCRS),它利用太阳能做热源,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在可再CO2为循环工质。Yamaguchi等在该循环系统的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被人们所重[3‐4]可行性和理论分析上做了一系列工作,结果表视。丰富的太阳能是重要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明,CO2在太阳能集热器中可以达到高温的超临不竭、无污染。太阳能

4、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界状态,并且超临界的CO2相比于其他工质有着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很高的集热效率。文献[5]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电能,转变率为5%,每年发电量可达5.6×中利用膨胀阀代替汽轮机,实验数据表明在以太12[1]10kW·h,相当于世界上能耗的40倍。太阳能阳能为热源的朗肯循环中应用CO2跨临界循环的利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光伏(太阳能电是可取的,而且即使在多云的天气条件下,超临界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CO2的集热效率也可达到70%,整机发电效率在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8.78%~9.45%,而且

5、整个系统还能通过优化和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等等。利用汽轮机达到更高的效率。枟京都议定书枠中要求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在对太阳能CO2Rankine循环系统的研究基于1990年要降低5.2%,这给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础上,本文针对不同制冷工质用于太阳能低温发的难题,大家开始研究如何使温室气体能够循环电Rankine循环的热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以及如何将现今的自然工质和合成制冷剂应1模型的建立与工质的性质用于太阳能低温发电系统中。CO2作为循环工质的低温发电系统的研究早图1所示为本文建立的理论循环系统示意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了,但对其效率及系工质由高温高压的状态1在汽

6、轮机内进行等熵膨收稿日期:2009‐07‐13;修回日期:2009‐08‐12.作者简介:马一太(194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tma@tju.edu.cn第3期马一太等:制冷工质在低温发电中的热力学分析249胀,到达状态2之后在冷凝器中进行等压冷凝,形由于R123临界压力低和单位容积制冷量小,而因成恰好到达液态或具有一定过冷度的液体3,放出其具有的毒性,又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除了CO2、的热量可用于热水供应,提高循环的能源利用率,NH3,其他工质的临界压力都较低,临界温度都较高液体3由工质泵升压到4状态,进入太阳能集热器(100℃左右)。CO2具有较高的临

7、界压力和较低临内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到达状态1,进而完成一次循界温度,因此在本文的热力计算中对于CO2采用跨环过程。在循环计算过程中忽略了管道及传热过程临界循环进行研究,即工质在蒸发段存在较大的温的各项损失,理论计算均为理想情况。度滑移,如图3中5→1点所示,而其他7种工质均采用亚临界循环与CO2进行对比。表18种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Tab.1Thermodynamicpropertiesof8refrigerants制冷剂ODPGWP/100a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