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基坑支护毕业设计

深基坑基坑支护毕业设计

ID:39620085

大小:39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07

深基坑基坑支护毕业设计_第1页
深基坑基坑支护毕业设计_第2页
深基坑基坑支护毕业设计_第3页
深基坑基坑支护毕业设计_第4页
深基坑基坑支护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基坑基坑支护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设计1.设计优选1.1设计依据1、毕业设计参考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20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6、《基坑工程手册》。1.2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基坑围护结构型式有很多种,其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根据上述设计原则,结合本基坑工程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种可以采

2、取的支护型式:(1)悬臂式围护结构悬臂式围护结构依靠足够的入土深度和结构的抗弯能力来维持整体稳定和结构安全。悬臂结构所受土压力分布是开挖深度的一次函数,其剪力是深度的二次函数,弯矩是深度的三次函数,水平位移是深度的五次函数。悬臂式结构对开挖深度很敏感,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对相临的建筑物产生不良的影响。悬臂式围护结构适用于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工程。(2)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水泥土与其包围的天然土形成重力式挡墙支挡周围土体,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深层搅拌水泥土桩重力式围护结构,常用于软粘土地区开挖深度约在6.0m以内

3、的基坑工程,水泥土的抗拉强度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适用于较浅的基坑工程。(3)拉锚式围护结构拉锚式围护结构由围护结构体系和锚固体系两部分组成,围护结构体系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两种。锚固体系可分为锚杆式和地面拉锚式两种。地面拉锚式需要有足够的场地设置锚桩,或其他锚固物;锚杆式需要地基土能提供锚杆较大的锚固力。锚杆式适用于砂土地基,或粘土地基。由于软粘土地基不能提供锚杆较大的锚固力,所以很少使用。(4)土钉墙围护结构土钉墙围护结构的机理可理解为通过在基坑边坡中设置土钉,形成加筋土重力式挡墙,起到挡土作用

4、。土钉墙围护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者人工降水后的粘性土、粉土、杂填土及非松散砂土、卵石土等;不适用于淤泥质及未经降水处理地下水以下的土层地基中基坑围护。土钉墙围护基坑深度一般不超过18m,使用期限不超过18月。(5)内撑式围护结构内撑式围护由围护体系和内撑体系两部分组成,围护结构体系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型式。内撑体系可采用水平支撑和斜支撑。当基坑开挖平面面积很大而开挖深度不太大时,宜采用单层支撑。内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管(或型钢)支撑两种。内撑式围护结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种土层和基坑深度。经

5、过多个方案的比较分析,本基坑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层条件,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且具有整体性好、水平位移小,同时便于基坑开挖及后续施工的可靠支护措施。该建筑12层组成,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构成整体,基坑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地层相对较复杂,要求严格进行支护设计和组织施工,以保证基坑的安全。经分析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体系,关于支撑体系,如果采用内支撑的话,则工程量太大,极不经济,同时,如果支撑拆除考虑在内的话,工期过长,且拆除过程中难以保持原力系的平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后决定采用潜水完整井,支护结

6、构采用土钉墙等。1.3支护方案设计分析以放坡和土钉墙组成基坑的支护系统,土钉墙是支护结构的受力结构;支护桩是承担压力的主体。加设土层土钉一方面改善了桩的受力状态,降低了桩深弯矩减少了桩顶位移,保护周围建筑物与道路的安全;另一方面,减短了桩长,降低了支护体系的造价。在中软土地区支撑设置可提高支护体系的可靠性,且是降低了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根据本场地的地层的特征,将本基坑采用放坡加土钉墙。2.支护方案的设计原则及计算参数的确定2.1设计原则1.设计方案是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等要求确定;2

7、.防止由于基坑开挖,四周路面、地下构筑物及管线发生大的变形;3.尽可能保证基坑开挖、施工、以及地下室防水的便利;4.保证安全,优化方案,使得工程造价经济合理。2.2参数的初选1.根据浙江省勘察设计院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告》,并参考相关规范,拟取各层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具有参数如下表3-1所示;2.相对标高±0.00m,基坑设计时,基坑开挖深度为-7.80m;3.地面超载取20KN/m2;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B120-99),基坑重要性系数=1.00;(安全等级二级)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各土层

8、的设计计算参数如表1表3-1土层设计计算参数层序土层名称层厚/m天然含水量w(%)重度γ(kN/m3)内摩擦角φ(º)内聚力C(kPa)渗透系数K(cm/s)1杂填土层2.130.51812.645.2×1042粉土层3.831.718.924.012.15.35×1043粉土夹沙层3.230.618.728.47.24.85×1044淤泥质粘土层3.5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