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08791
大小:204.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7
《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C.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2.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
2、董仲舒的主张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 D.知行合一3.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
3、局限性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2000)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10-4.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实现乡村
4、基层自主管理5.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他)所注重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这位思想家是A.王守仁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6.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
5、文精神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7.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前夜说:“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更为可敬,更为神圣,她受到众神和所有理智的人的尊敬。”这表明苏格拉底的思想是A.歌颂直接民主B.城邦利益至高无上C.赞扬社会道德D.追求人的自由平等8.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
6、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9.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10-10.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14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7、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11.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 )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B.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C.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D.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12.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
8、现实的加工。《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如他在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13.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