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95714
大小:48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06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现实主义基本信息时间:西周至春秋中期诗歌:300多首篇目:风、雅、颂特征: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风格及地位: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儒家经典原作者:不详(估计是采诗官尹吉甫)整理者:孔子《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一、孔子为什么要整理《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
2、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一、孔子为什么要整理《诗经》?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十月之交》内容简介《十月之交》是《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
3、歌。全诗八章,每章八句。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因为不满于当政者皇父诸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诗。《毛诗序》认为此诗作于幽王时,郑玄认为作于厉王时。阮元在《揅经室集》中对郑玄之说多有驳辨。据天文学家考订,此诗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夏历十月一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十月之交,朔月辛卯交:日月交会,指晦朔之间。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朔月:月朔,初一。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行(háng):轨道,规律,法则。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则:犹彼月而食,则维其常;于:读作"
4、吁",感叹词。于何:多么。此日而食,于何不臧。臧:善。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烨(yè)烨:雷电闪耀。震:雷。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崒:通"碎",崩坏。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矜之人,胡憯莫惩?胡憯(cǎn):怎么。莫惩:不制止。皇父卿士,番维司徒。番:姓。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棸(zōu)子:姓棸的人。蹶(guì):姓。趣马:养马的官。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楀(yǔ):姓。师氏: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官。艳妻:指周幽王的宠妃褒姒。煽(shàn):炽热。翻译:九月底来十月初,十月初一辛卯日。天上日食忽发生,这真是件大丑事。月亮昏暗无颜色,
5、太阳惨淡光芒失。如今天下众黎民,非常哀痛难抑制。日食月食示凶兆,运行常规不遵照。全因天下没善政,空有贤才用不了。平时月食也曾有,习以为常心不扰。现在日食又出现,叹息此事为凶耗。雷电轰鸣又闪亮,天不安来地不宁。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高岸竟然成深谷,深谷却又变高峰。可叹当世执政者,不修善政止灾凶。皇父显要为卿士,番氏官职是司徒。冢宰之职家伯掌,仲允御前做膳夫。内史棸子管人事,蹶氏身居趣马职。楀氏掌教官师氏,美妻惑王势正炽。典型例题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6、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该材料说明古代中国( )A.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B.天象观测缺少科学理论基础C.天象记录与历法制定密切相关D.天象变化体现君权神授思想小试牛刀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
7、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参考答案:(1)多种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