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87656
大小:44.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6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无相生教材分析本文为高中《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选文,《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个模块,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散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各种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老子—有无相生》既包含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因素,其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大体有韵,几近诗歌,显示出浓郁的诗性特征,“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乃是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萌芽的主要表现之一。基
2、于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我确立了以下四个关注点:1、学习掌握有关的文言字词。2、通过诵读涵泳体味老子语言的诗性之美。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学情分析《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是在高二必修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所以文言字词的梳理交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总结补充,不占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这也体现出选修教学与必修教学的差异。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
3、学生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2、诵读课文,体会《老子》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的声韵美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教学重难点1、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2、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5教法设计1、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对文本的解读2、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声韵美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了解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2、结合课下注释,分组整理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
4、特殊句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展示PPT,介绍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教师做适当补充)二、导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某年有这样一道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各位同学你们的意见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三、梳理全文,整体感知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则,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四个角度整理相应的文言字词,并口头翻译相应文段。教师总结、补充。四、分析文本,把握文意,理解老子的辩证思维1、学习第1则课本“引入话题”5,常枞通过舌头与牙齿的不同境况告诉老子柔弱的长久,坚硬的易损的道理,在第7则老子再次将强
5、大与柔弱相比,通过阅读老子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老子常使用对立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子在对世间种种对立事物的分析中要告诉我们什么?问: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以及“难易相成”?学生讨论,发言。问:通过这8组对比,老子究竟要说明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线索吗?问:你还能想到生活还有哪些互相依存共生的概念吗?是否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教师总结:老子在这里通过“恒也”,告诉我们世间
6、那些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彼此共生共存2、学习第2则问:老子举车辐、器皿、户牖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道理?明确: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有与无的对立中,老子更看重的是“无”。所以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问: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无用之用?并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3、学习第3则问:“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与“不立”“不行”“不明““不彰”“无功”“不长”又构成了怎样的对立?明确:目的与结果的背离问:怎样避免这种对立呢?明确:“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也即“不企”“不跨”“不自
7、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在这里表现出崇尚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的人生态度。问: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类似的对立关系?并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4、学习第4则问:如何理解“不失其所者久”“所”指什么?“死而不亡者寿”“不亡”的是什么?5总结:老子在这里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我们的内心,不失本性,自知、自胜方能不朽。通过对第3、4两则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诸中对立的事物中老子更关注的是我们的内心5、学习第5则问:“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中,老子追求的究竟是对立双方的哪一方?总结:无为,无事,无味,易,
8、细都是手段。为,事,味。图难,为大才是目的问:那是否从小处入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明确:不是,依然要重视困难,谨慎行事。总结:通过本则两层意思,可以看到,在老子眼中对立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6、学习第6则问:文段的前半部分,我们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