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

ID:39584897

大小:402.9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6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_第1页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_第2页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_第3页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_第4页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6卷第2期水土保持研究Vol.6No.21999年6月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Jun.,1999X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查小春 贺秀斌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 712100)水 利 部摘 要 综述评价了近年来从土壤物理力学性质对土壤侵蚀的研究概况,指出应从土壤物理力学性质方面对土壤侵蚀进行系统研究,使其标准化和定量化,为预测土壤侵蚀和防治水土流失服务。关键词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 土壤侵蚀 研究进展ProgressontheStud

2、yofSoilErosionfromSoilPhysicalPropertyandErosiveForceZhaXiaochunHeXiubin(Institut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ndMinistryofWaterResourcesYanglingShaanxi712100)AbstractTheprogressofthesoilerosionwasreviewedfromthesoilphysicalandfor

3、ceprop2ertiesaccordingtothestudyinrecentyears.Theauthorspointedoutthatsoilerosionshouldbestudiedsystematicallyandmadeitstandardlyandquantitativelytoserveforthepredictionandcontrolofthesoilandwaterconservation.Keywordssoilphysicalandforcepropertiessoiler

4、osionprogress[1,2]土壤侵蚀的含义通常是指降雨径流力、风力、重力等侵蚀营力对地表土壤的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包括了地球表面上发生的所有侵蚀,其产生和发展与土壤的理化和力学特性密切相[3]关。早在60年代,朱显谟通过对土壤侵蚀机制的研究,将土壤抗侵蚀能力分为抗蚀性和抗冲性,并为之下了定义,指出: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的分散和悬浮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力,与土壤内在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关;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推动下移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土粒间和微结构间的胶结力和土

5、壤结构体间的抵抗离散力。同时,也有[4]许多学者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称之为可蚀性,Hudson定义为:是指土壤对侵蚀的易损性或敏感性,即土壤对侵蚀抵抗力的倒数。对于土壤的可蚀性,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受着土壤自身特性和处理情况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由于侵蚀营力只是土壤侵蚀过程的外部因素,而土壤自身的性质才是其内在的因素,因此,对于土壤可蚀性研究,是认识和探索土壤侵蚀机X收稿日期:1999-04-15第2期查小春等: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99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对土壤侵蚀研究

6、进展从土壤物理和力学性质两方面作一回顾。1 根据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研究进展在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常用试验中所测定的土壤各种物理性质,来说明所测定的土壤侵蚀量,直接或间接地评价土壤侵蚀的相对敏感程度,并提出了许多的指标。其中大多数指标是评价土壤耐溅击的能力或抗分散的能力。[6]在国外,Middleton在1930年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用分散率(Dispersionratio)作为估价土[7][8]壤可蚀性的指标;Baver于1933年提出了分散——渗透性的指标;Lutz于1934年提出,最细[

7、9]部分团聚体含量对土壤可蚀性影响很大;Bouyoucos于1935年提出用黏粒率作为土壤可蚀性[10]指标;黏粒率越小,土壤越不容易侵蚀;Anderson于1954年提出团聚体表面率可作为土壤可蚀性指标,团聚体表面率≤0.05mm颗粒表面积ö(粉砂+黏土)团聚表面积;LeenheerDe和De2[11][12]boodtM于是1959年提出了团聚体不稳定性指标;川村学者于60年代提出了水稳性团聚[13]体风干率指标;Rousseva于1989年提出可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来作为土壤可蚀性指标。[14][

8、15]在我国,也有大量的研究者在土壤可蚀性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如郭培才、王佑民等,[14]他们也从土壤物理性质上提出了抗蚀性指标,来评价土壤抗侵蚀的强弱。郭培才等通过对不同土壤剖面(0~10cm,20~30cm,40~50cm)层次的草地、林地、农地的采样分析得出水稳性团粒含量是反映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并对土地类型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将土壤抗蚀性划分为极[15]弱、弱、中等、强、极强五个等级(表1)。王佑民等对不同腐殖质含量和水稳性团粒含量的土壤作抗蚀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