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81773
大小:402.2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6
《初中作文报恩与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报恩与复仇——回报心理浅析从“中山君的故事”引出的……《战国策·中山君飧部士大夫》记载:中山君设宴款待都邑的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被请之列,由于就餐时没有分到羊肉羹,司马子期为此发怒,去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中山被迫出逃,有两人持戈跟随。中山君问此两人:“你们来干什么?”两人回答:“臣的父亲有一次饥饿将死,君曾赐一壶食给他吃。臣的父亲临死时说:‘中山若有事变,你们必须以死相报。’所以我们来为君死。”中山君叹息道:给予不在乎多少,在于别人是否相当困厄;施怨不在于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心。我因一杯羊肉羹而亡国,而因一壶食得两个壮士。这
2、则故事的主题是报恩与复仇(或施恩与结怨)。类似的事例在古代之中国,可谓不胜枚举。当今,这种报恩复仇的现象与行为仍十分普遍。譬如人情关系,张家在娶媳时受了李家所送之礼,则李家嫁女时,张家也会送礼。再如某人知道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他认为你不喜欢他,他也不会喜欢你。据研究,报恩与复仇或与之类似的行为,是从古至今皆十分普遍的行为。那么,人们采用回报行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回报行为又有哪些特征呢?回报行为的动机与特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和动机引起的。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活
3、动总是被某种需要所驱使的,需要一旦被意识到并驱使人去行动时,就以活动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有力。相互回报行为也是由人的某些社会需要和动机引起的。人们回报的需要和动机并不都相同。据调查研究,回报需要与动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维持个人心理平衡大部分人在“受恩”后,都有心理上的欠债感,或心里不安,或过意不去,这种心理状态,只有通过回报来解除。复仇也是因为人格受辱或财物受损后心里忘不了,要发泄与解恨。给予恩惠和结下仇怨,虽然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人际作用行为,但都打乱了个人原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
4、要得到改善,要达到新的平衡,只有通过回报来实现。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是回报的主要原因。二、保持人际社会交往保持人际社会交往的功能,在报恩上有较明显的反映。来而有往,不仅因为其礼,而且由于可以扩大社会交际圈,参与社会活动,消除个人自身的孤独与寂寞之感。复仇报怨从表面上看影响了人际交往的质量,然而,从人的社会性而言,它除了有获得良好质量的意愿外,还不可忽视具有社会参与意识,通过复仇,参与了社会人际活动。参与的心理意义比质量的意义更大。三、获得社会赞许有恩不报,有仇不复,在一些人眼里是反常的行为。有恩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不符合社会伦理道
5、德。而有仇不报亦非君子;不报是懦夫,是无能之辈。因此,受恩者和有怨者,通过回报,可以成为社会赞扬的目标,如不回报,则会成为社会谴责的目标。相互回报,符合人的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社会价值和规范的要求。我们从报恩与复仇这两个方面来看看中国人的有趣的回报行为,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1)一饭之恩,千金以报恩是一种泛指的说法,德、惠、赠与、招待、救济等,都可以算是一种恩惠,大至救命之恩,小至一饭之德,在中国历史或稗官野史上是常见的事。在当代中国,通常人们将他人给予的帮助行为和友好行为视为最普遍的恩。对于恩的回报,从以下四点可见中国人的心态
6、:①知恩莫忘。不管中国人出于何种动机,只要认定是别人给予自己的好处,一定不可以忘记,亦即所谓“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忘恩则负义”。②有恩必报。有恩不报是中国人所言无德无义之为,有恩不报是中国人感到于心不安之事;有恩不报还与中国人“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俗约相违背。由于这些道理,中国人无论如何要知恩图报,“宁可负我,不可负人。”③转换相报。多数中国人主张采用有别于施恩的方式进行回报。有的学者分析了古代报恩的方式,发现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报偿,可以转换,实际上以转换的报偿居多,以同样方式回报较少。④千金以报
7、。“一饭之恩,千金以报”,“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虽是喻语,但不难看出,中国人的报之恩要比施之恩在量上大得多。(2)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同恩一样,仇为日常之统称,近义词为“怨”、“恨”。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将他人对己的不友好之举转为怨恨之意。现代社会中,绝大部分中国人已较少遭遇古时之深仇大恨,所谓仇怨,多指心理上被人伤害。怨恨在中国人看来,也是要记住的,既可以“怀恨在心”,是否要报复,则要“审时度势”,仇怨似不必那么“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冤家宜解不宜结”,“怨怨相报何时了”,“能饶人处且饶人”。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的
8、宽容大度性格。然而,对于侮辱人格、杀父夺妻、诬蔑陷害等大怨,还是要报复的,即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不过,在时间维度上,则不一定那么急于求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怎样报仇呢?多数人采用质量对等、方式各异的原则来回报。以真诚为镜,正确看待回报回报行为作为一种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