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B)

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B)

ID:39560678

大小:7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06

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B)_第1页
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B)_第2页
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B)_第3页
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B)_第4页
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B)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白马驮来华夏第一寺“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之一李红军  2003年6月25日下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来到洛阳白马寺,依次参观了大佛殿、大雄宝殿和印度高僧摄摩腾祖师墓地。每到一处,瓦杰帕伊总理都敬香默祷。  瓦杰帕伊总理还欣然为寺院题词:这座寺院是中印之间建立联系的第一座建筑物,我向建立这种联系的先驱者表示敬意。  因为瓦杰帕伊总理的到来,白马寺这座人称“中国第一古刹”的千年名寺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实际上,瓦杰帕伊不是访问白马寺的第一位印度总理,早在1993年,印度的另一位总理拉奥就已访问过白马寺。两位高僧带来佛教文化  印度总理访问白马寺,很容易将人们的思维拉

2、向1900多年前,让人们想起1900多年前的两位印度僧人。  白马寺的建立与1900多年前的两位印度僧人有莫大关系。这两位僧人就是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  据东汉牟子《理惑论》及郦道元《水经注》等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中见一金人,身高丈六,在皇宫的庭院中飞翔。第二天,汉明帝就召集大臣,讲了自己的梦中所见,并问大家这个梦是吉是凶。太史傅毅回答说:“臣听说西方有位神,这位神的名字叫佛,佛的形象同陛下所梦见的一样。”  汉明帝听罢,立即派大臣蔡愔、王遵等18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蔡愔、王遵等奉命西行,抵达大月氏国(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带)。在大月氏国,蔡愔

3、等人正巧遇到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大师,并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白毡佛像。东汉使者就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土弘法宣教。19“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  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使和二位高僧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对来自印度的二位高僧自是重礼相待,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第二年,也就是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西兴建寺院。为了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便命名这座寺院叫白马寺。自此,在东土大地,洛河之滨,天子脚下,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  正因为此,洛阳白马寺被称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建成

4、后,摄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就移居于白马寺翻译佛典,讲经说法。他们在寺内清凉台上共同译出了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汉明帝非常珍视这部宝典,因此下令将其藏于兰台石室第十四间。  其后,佛教就在中国传布开来,日趋兴盛。  1900多年,弹指一挥间。  1900多年中,多少世事更替,朝代兴衰,人间轮回,物是人非,烟霭飘渺,然而,位于古都洛阳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依然巍峨。白马寺北依巍巍邙山,南望清清洛水,在古柏苍松掩映之下,钟声常鸣,法香远溢,一派佛门“净土”特有的清幽气象。  白马寺被中外佛教界公认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5、  实际上,如今的白马寺,早已不是汉明帝时的白马寺,而今天的中国佛教也绝非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印度僧人带来的印度佛教的简单翻版。印度佛教经典和中国文化融合后,形成了庞大驳杂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场比试奠定佛教地位  从初创到今天,白马寺已走过了近2000年旅程。随着王朝更迭、世事变幻,白马寺这个神圣的礼佛之地,也和人间的万事万物一样,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19“白马寺里觅佛踪”系列  佛教传入中国后遭遇的第一次阻击是焚经台一事。在如今白马寺以南偏西处的陇海铁路两侧,各有一个约呈方形的夯土圆丘。丘前原有一碑,为白马寺住持德浩法师于1936年所立,上书“东

6、汉释道焚经台”七字。此碑现在白马寺内。  据金代《重修释迦舍利塔记》载,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重修白马寺齐云塔时,曾立“左右焚经台两所”。后来明代的《重修白马寺塔记》又说:“寺创于汉明帝时,西僧摄摩腾、竺法兰焚经台在焉。”  文献记载中最早提到焚经台一事的,是收入《广弘明集》第一卷的《汉显宗开佛化法本内传》。焚经台一事大致是这样的:白马寺建成后,五岳十八山观和太上三洞的道士贺正之、褚善信、费叔才、吕惠通等690人上表汉明帝,指斥佛教虚诳,表示愿与“西域胡僧较试优劣”,以论真伪。  作为一个皇帝,一个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汉明帝对于臣民这样的建议当然是求之不得。从内心里,他也很想知

7、道佛教的法力,他更想证明自己的正确。  于是汉明帝就命人在白马寺南门外修了两个高坛。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道士捧道教灵宝诸经六百余卷登上西坛,佛教僧人则捧佛像、佛舍利和《四十二章经》登上东坛。登上坛顶后,双方分别用火焚烧本教的经典。据记载,道经遇火就化为灰烬,随风飘去。佛经、佛像、佛舍利却遇火不燃,“唯见五色祥光烛天”,盘旋如盖,将在场的所有人都遮盖了。汉明帝与群臣当然是“叹未曾有”。可怜的是,褚善信、费叔才当场气死,吕惠通等620名道士随后弃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