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

ID:39554219

大小:35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06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_第1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_第2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_第3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_第4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隋朝大运河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1、隋朝的建立:杨坚-隋文帝-581年-长安2、隋朝的统一(1)隋朝完成统一的条件(原因):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朝政权政治腐败;④隋文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⑤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2)隋朝实现全国的统一:隋文帝-589年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基础。【分析材料】“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反映出隋朝在完

2、成统一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度繁荣。二、隋朝大运河【开凿者-隋炀帝】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和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控制东北、东南,统治全国。2、开凿的条件:隋朝的富庶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隋朝大运河的基本概况:(1)三段:洛阳(中心)、涿郡【今北京】(最北)、余杭【今杭州】(最南)(2)四段和五水系【自北向南】:永济渠(连接海河和黄河)、通济渠(连接黄河和淮水)、邗沟(连接淮水和长江)、江南河(连接长江和钱塘江)▲4、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它是中华

3、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大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5、隋朝大运河的影响【即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1)积极影响: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②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一直都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③有效地保护了大运河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2)消极影响: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增加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特别注意】大运河的开凿不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6、材料:《汴河怀古》(皮日休)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分析】皮日休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因为皮日休客观地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即它是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能客观地看到隋朝灭亡与大运河开凿有一定的关联,这种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7、通过大运河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认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三、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大规模的统一;2、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秦朝:郡县制;隋朝: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所沿用;3、都修筑了一

5、项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朝:长城;隋朝:大运河),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都因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二世而亡。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1、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实行暴政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2、唐朝的建立:李渊【唐高祖】618年(都城:长安)二、唐太宗开创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继位:626年,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客观上:A、隋朝由于残暴统治招致灭亡给唐初统治者尤其是唐太宗极大震撼,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唐太宗认真吸取隋亡的教训)【分析材料】材料1:“天子者,

6、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这样的道理: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统治,就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唐太宗关于这方面的名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2:“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受富贵。”(唐太宗)唐太宗的这句话说明了唐太宗推行“贞观新政”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B、隋朝创建的重要制度和经济繁荣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2)主观上: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用能【唐太宗用人的原则:选贤用能】,励精图治

7、,兢兢业业,推行“贞观新政”。【分析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A、在唐太宗贞观年间,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图见书P9)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和魏征有关。B、“以史为镜”的含义:吸取隋亡教训;“以人为镜”的含义:认真听取大臣的进谏。3、唐太宗推行“贞观新政”的措施:(1)经济上:在赋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劳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作用:促进了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

8、,有利于巩固统治。(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注意:“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A、“三省”和“六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