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52610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6
《关于马铃薯产业科技服务体系运作模式的思考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运作模式的思考当前,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新型的产学研科研机制的和科技服务体系,发挥北京农业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优势,促进北京农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科技改革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国际马铃薯产业科技园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专家参与、农民受益”的马铃薯产业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三年的运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和进展。探究马铃薯产业新型的科技服务体系模式,必将推进传统技术研发体系和推广体系的改革步伐。传统的技术创新和推广
2、机制没有考虑市场,忽略了成果本身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由于推广运行机制不畅,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总是处于“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盲目发展状态,产学研脱节,农民致富发展困难。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开放,国内农业生产中,企业发展中科技需求强烈,利用以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新型研发机制和推广体系,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国内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北京当地具有的符合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一方面得益于九十年
3、代初国际马铃薯中心在延庆设立品种资源库和试验点,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近年来内蒙、甘肃、东北等地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播种面积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总产占五分之一,但单产只有先进国家的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专用型品种,以及种薯感染病毒退化,难以适应目前不断发展的马铃薯产业。基于以上诸多因素,在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倡导,北京市直接领导下,2002年8月开始组建马铃薯产业科技园区,10月园区建设即获得市政府批复。03年初,在市农委、延庆县政府的支持下初步进行了原原种和以及原种马铃薯的生
4、产;03年下半年,市科委立项予以支持专用型无特定病原马铃薯高效转化体系建设与推广。通过两年的建设和科技项目的实施,目前已经形成了马铃薯SPF微型薯高效生产体系及种薯三级繁育体系,三年累计生产微型薯2000万粒。建成了4000平方米防虫日光温室,年可生产2季微型薯,约500万粒,建成5600m2防虫网棚生产1季微型薯,约200万粒。对繁殖的SPF微型种薯,均进行了ELISA血清学病毒检测,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GB18133-2000。同时,在延庆县香营乡海拔800米的庄科村建立了种薯繁育基地,隔离繁殖一
5、级种薯(G2),平均亩产2200公斤。微型薯原原种大部分已销售到百事(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美国独资企业,生产油炸薯片),辛普劳食品有限公司(美国独资企业,生产冷冻薯条),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的长春市、榆树等县,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四川的重庆、都江堰以及山东等地,种植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单位生产的微型薯,各种植单位反应良好,品牌效应的影响不断扩大。北京市马铃薯产业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得益于马铃薯产业科技园区采取的“技术研发+推广”新体系的顺利实施。马铃薯产业科技园区建设伊始,就采取“政府
6、扶持,企业运作、专家参与、农民受益”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组织作用,在科技部、农业部、市科委、市农委、延庆县政府等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以北京中际国华马铃薯开发中心和北京中联宏业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为运作主体,吸纳了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所、中国农大等多名马铃薯专家的积极参与。在运作过程中,采取“一边建设、一边立项、一边生产、一边推广”的运作方式,以“紧紧瞄准市场,积极贮备技术,后期示范跟进”的发展模式,围绕各种加工专用薯条生产品种的巨大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引
7、进吸收和消化马铃薯种薯生产质量检测技术,建立马铃薯种薯的分级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标准。目前,已经形成了“原原种—原种—种薯—商品薯”的三级繁育推广体系,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企业还依靠过硬的三级繁育生产技术,与内蒙古、河北等省市的马铃薯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由于企业在技术和产业开发方面的出色表现,百事、辛普劳等公司主动与企业建立了生产联系,产品供不应求。当前,正在积极争取国际马铃薯种质资源库落户马铃薯产业科技园区,并在香营乡筹建千亩的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以扩大生产,企业在“产品研发、种薯
8、繁育、商品薯生产和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中的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市场运作获得了巨大成功。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为核心,开展新产品研发、构建三级繁育体系,并开展“订单式”的多种形式的商品薯生产,稳定的带动了众多农户的发展致富。核心点是企业紧紧以市场的需求为研发重点,开展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掌握种薯生产的源头技术,使企业具有了不断发展、前进的科技驱动力;同时,企业也依靠自身不断完善的技术创新,获得了市场需求主体对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