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胸痹心痛源流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4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Vol.31,No.42007年7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CMJul.2007·文献研究·胸痹心痛源流考姜德友,邱海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关于胸痹和心痛,自古至今,论述颇丰,二者是否归一众说纷纭。笔者参考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胸痹与心痛其病如二而一的观点,将二者从病名、病因、病机三方面对其源流进行考证。[关键词]胸痹心痛;病名;病因病机[中图分类号]R256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59X(2007)0420319204胸痹
2、心痛是由于正气内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喉里涩,唾燥甚者,心里强痞急痛,肌肉苦痹,绞急如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胸部发作性刺,不得俯仰,胸前皮皆痛,手不能犯,胸满短气,咳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的多唾引痛,烦闷,自汗出。”由此可见,其所言的“胸痹发病之一。古代文献中关于胸痹心痛的论述颇多,候”实际包括了心、肺及胸部等痹阻的病变,对本病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弄清胸痹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痛的内涵及沿革,对于开展该病的各项研究,是非常宋代《圣济总录·诸痹门》将“胸痹病”分列为“胸必要的。本文对胸痹心痛从病名、
3、病因、病机三方面痹噎塞候”“、胸痹心下坚痞急候”“、胸痹短气候”,而进行源流探讨。且特别提出胸痹短气之短气不是肺虚及肺气不足的表现,而是因胸阳不足,阴寒痹阻所致。1胸痹心痛病名可见其所述的“胸痹”不包括“肺痹”,而对“胸1.1单论“胸痹”痹”是否单指“心痹”亦没有明确说明。“胸痹”之名首见于《灵枢·本脏》,载曰“:肺小则明代虞抟《医学正传·胃脘痛》认为胸痹是指胃少饮⋯⋯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病,云“:胃脘痛俗称心痛”,又云“:九种心痛⋯⋯皆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曰“:胸痹之病,令人心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他认为“:除真心痛外,中坚痞忽
4、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至隋代巢元方其余皆为胃痛,胸痹亦是胃病”。并将胸痹的脉证亦《诸病源候论·咽喉心胸病诸候》,其对胸痹的描述基纳入胃病中讨论。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认为胸痹主本同《肘后备急方》,分列“心痹候”、“胸痹候”,其认症为胸背痛,将胸痹列入“胸胁痛”中,而将心痛列入为“: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心腹痛”中叙述,他认为心痛为歧骨陷痛,而胸为肺则时害饮食,心里如满,蕴蕴而痛,是谓之心之野,胸痹不属“心”。痹。”“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1.2单论“心痛”痹。胸痹之候,胸中如满,噎塞不利,习习如痒,“心痛
5、”病名的出现早于“胸痹”,最早见于马王[收稿日期]2007203213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足少阴温[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编(脉)⋯⋯其病:病足热⋯⋯肝痛,心痛,烦心。”在《难号:04205ZP24)[作者简介]姜德友(1960-),男,黑龙江东宁人,教授,博士研经》等书中也载有“心痛”一名。但首次较详细论述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该病证的则在《黄帝内经》。《内经》中的“心痛”既是3192007年7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1卷第4期症状,又是病名。《素问·五常政大论》曰:“风
6、行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地⋯⋯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素问·标本病传证治》篇中,将心痛和胸痹合篇并论。日本人丹波元论》有“心病先心痛”之说。《灵枢·厥病篇》将心痛严坚在《杂病广要》中首次提出胸痹心痛的命名,他认重、病情凶险者称为“真心痛”,曰“:真心痛,手足青为二者均是膈间疼痛之称,对当今影响甚大,目前很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多著作、论文均采用此病名,且在中医内科教材中作至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心痛的认识有为病名出现。“胸痹心痛”作为全国心病协作组的统了进一步发展,巢氏认为心痛是“心病”的证候,心痛一病
7、名,目前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所采用,分为虚实两类。并向国内推广使用。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笔者认宋元时期,各医家开始对心痛的内涵进行探讨。为:胸痹,顾名,胸为病位,痹为病机;心痛,顾名,为宋·窦材《扁鹊心书》认为心痛“乃心之包络痛与脾症状。“痹”者闭也,痞塞不通之意,不通则痛。胸痹痛、胃痛、膈痛耳”,脾痛、胃痛、膈痛也属心痛。宋·病轻则心胸部痞闷,闭塞不舒“,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重则心胸部疼痛或心胸、背部互相牵引疼痛。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中认为“:心所以,笔者认为,将胸痹心痛相提并论,未有不妥。痛⋯⋯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
8、之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方中所载者,乃心主包络经也。”认为心痛2胸痹心痛病因痛在中脘,而病位在心主包络经。宋·王《是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