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

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

ID:39537514

大小:391.5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05

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_第1页
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_第2页
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_第3页
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_第4页
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兔的消化系统传染病的防治王永明山东滨州华宏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消化道传染病是目前影响养兔业经济效益的一类重要传染病。腹泻拉稀到死亡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尤其对仔兔危害大。要认识该类传染病,首先必须熟悉幼仔兔的消化道生理特点。幼兔消化道生理特点自初生至15日龄,母乳是仔兔主要营养物质的来源,由于乳汁对小肠的刺激作用,使肠道迅速发育。15日龄后,仔免开料,植物性饲料对大肠有强刺激作用,因生理上的需要,这时候的幼兔特别贪食,但由于肠道机能的发育跟不上结构上的变化,故幼兔很容易发生肠胃炎等以腹泻拉稀为主要

2、特征的消化道疾病。1、仔兔各日龄肠道变化出生至15日龄,仔兔主要吃乳,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发育较快。15日龄后开始采食,后肠发育较快,尤其盲肠发育最快。30日龄后仔兔断奶,生长发育特别快,因迅速生长的需要,仔兔贪食,胃肠负担加重,这段时间易发生肠炎和腹泻。日龄肠道长度体长比率(日龄)(cm)(cm)184115.315148169.2302802511.2503962814.12、幼兔胃酸分泌特点仔兔15日龄前仔兔只分泌少量盐酸,且为结合盐酸,缺乏游离盐酸无实际作用。15日龄后开始采食,受饲料刺激

3、,胃内游离盐酸逐渐增加。由于盲肠内微生物分解纤维素发酵产酸,盲肠pH值下降,30日龄前盲肠保持在7左右,40日龄后波动在6.8-7.2之间,有利于盲肠微生物增殖和纤维素发酵。日龄胃酸变化(日龄)(pH)15分泌少量盐酸202.5~4301.4~3.5401.4~2.0601.4~1.7补充:胃酸的生理功能激活消化酶:胃蛋白酶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发挥消化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其最佳pH为1.5左右,3.15以上激活作用减弱。当其浓度较低时,饲料中蛋白质不易被降解吸收,堆积在消化道中,成为病原微生物生长的

4、温床,引起发病,导致腹泻。胃酸环境能杀灭病菌,随饲料和饮水进入胃的病原微生物仅有少量存活下来进入十二指肠。因此,低pH胃液对防制消化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胃酸抗微生物的作用下尚未健全之前,幼兔对细菌或毒素特别敏感,而这段时期仔兔生长发育特别快,对营养需求量特别大、贪食,胃肠负担重,若饲养管理稍有不当,就会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而且死亡率也很高,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这段时期特别难养。3、幼兔消化道菌群结构初生仔兔消化道无菌,随着吃乳吃料,消化道内微生物数量增加,开始采食固体饲料后,肠道内微生物大量增殖

5、。一周龄仔兔1g盲肠内容物含菌107~109个,以后逐步增加,最后达到2.1×1011个。朱瑞良等(2001)报道,幼兔消化道主要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优杆菌等。注意!家兔使用抗菌药物,不但能杀灭病原菌,同时也能杀灭有益微生物,尤其对盲肠和结肠内微生物影响大,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因此,用药尽量不要超过4天。滥用抗生素,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肠粘膜杯状细胞增生,分泌粘液过多,这就是“兔粘液性腹泻”发生的机理。4、幼兔存在一段消化机能不全期仔兔15日龄前胃内无游离盐酸,但其可从母乳中获得奶因子,

6、这些奶因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成分是兔疫因子(兔疫球蛋白和兔疫细胞)、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多胺等。但其他动物的乳汁并不存在这种物质。这些物质能刺激肠粘膜生长发育,防止病原微生物在肠粘膜上定植、增殖。仔兔断奶后,乳因子来源终止,胃酸又达不到成年兔水平,不能有效地杀灭进入胃内的病原微生物,这时幼兔处于年龄性消化机能发育不全期。5、幼兔消化道疾病发病内在机理幼龄兔肠上皮细胞之间连结没有成年兔紧密,细菌毒素等能破坏肠粘膜的完整性,造成肠黏膜通透性加大。幼兔肠壁特薄,通透性高。发生肠炎时,肠道

7、通透性进一步升高,血液中水和电解质大量返渗到肠内,毒素被吸收入血,易发生中毒。因此,幼龄兔患消化道疾病时症状特别严重,常出现中毒症状,死亡率高。6、仔兔腹部易受凉仔兔的腹壁特别薄,一旦受凉,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平滑肌收缩,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多,多会发生腹泻。小处方饲用微生态添加剂:益生源等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抑制肠道病原菌,降低消化道pH值,从而促进有益菌的增殖。寡聚糖:能促进有益菌增殖,影响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活性,大肠杆菌等病菌能被寡聚糖吸附而排出体外。谷氨酰胺:谷氨酰胺能促进受损肠道的修

8、复,维持正常的局部免疫功能,能保护肠道免受细菌和毒素的侵害。导致腹泻的传染病能导致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两种。另外沙门氏菌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兔魏氏梭菌病魏病简述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江苏省昆山种兔场发现该病。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胃肠道疾病,常呈暴发性,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特征为来势凶猛,绝大多数自出现下痢或水泻后当天或次日即死亡水样腹泻和脱水死亡。流行病学特点以1~3月龄的兔较多发生。成兔时有发病报道。体质强壮、肥胖的兔发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