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30970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5
《说题比赛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听课说题比赛的反思有幸去聆听了在横溪镇中学举行的鄞州区说题比赛,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说题的老师对教材和原题进行了再加工。 一、教学手段的选择——力求简约教学手段是对教材的一种形式化演绎,是对教材内涵的外在诠释,在教材加工的过程中,选择好的教学手段无异于画龙点睛、雪中送炭,但教学手段的选择并非多多益善,也并非越先进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时机有序而为。然而当前对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特别是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往往是宁“多”而不怕“滥”,使得手段的选择步入一种去“简”就“繁”、趋“害”避“利”的误区。 二、形式的呈现——还原本色由于课程标准提倡“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
2、求”。因此教材再加工中很多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把教材内容加以外显,于是很多生活场景、报纸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游戏活动等纷纷进入课堂,使得课堂呈现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但在呈现方式上不能过分追求多样化,试想一节课上把这十八般武艺都上演一番,数学课势必被肢解的面目全非,这样留给学生的只能是热闹的形式,而缺乏对数学深刻感悟,这无疑是把学生变成了买椟还珠的“郑人”。数学课就要用数学真正的颜色去浸染学生,用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独特魅力去打动学生,用数学内在美去吸引学生,用数学本质感召并启迪学生,使他们能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三、习题的使用——立足双基以前的练习主要作用是为了达成双基,
3、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练习中要落实双基,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双基,现行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练习题,每道题也都有着其明确的设计意图,有基础的落实,也有能力的提升。在习题的开发使用中要理解这些问题的真正目的,有针对性选择习题,安排练习活动,既要“双基”保底,又要创新提升,而不能只顾及一个方面,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发习题时求新、求趣、求深度,对原有习题有的改头换面,有的置之不理,另起炉灶,人为地加深了习题的深度和难度,使得双基的落实大打折扣,在那些新、奇、趣的习题面前,只是大多数学生的不知其解伴随着少数学生的一知半解,这样使用习题下没有做到“保底”,上却做到了“封顶”,显然有违练习的宗旨
4、。习题的开发要求新、求趣、求深度,但这种开发应是嫁接在学生“双基”落实的根基上,否则开发出来的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习题的使用与开发要遵循教材的基础体系,兼顾双基与创新的提升,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参赛教师的文稿和反思披文入情解其意——现代文主观题语句类试题的分析和探讨秦卓琼现代文主观题中有一类题让学生叫苦不迭:或是茶壶里装饺子,或是不知所云,信笔涂鸦,总之与答案参考若即若离,与满分擦肩而过。这就是主观题大阅读中的语句理解题。一、考点对接与试题回顾这类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B级。语句是文章的外衣,是传情达意的载体,是理解文章的基础。阅
5、读题中的其他考点如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也与之密切相连。正因为如此,语句理解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一)考查频率:近三年直接考查本考点的试题有2006年第14题,2007年第15题,2008年17题(二)命题形式:1、解释含意丰富的语句这种类型在08年语文试卷中涉及11题,6题考查对一句话的理解,5题考查对两句话的理解。题型示例:(07年全国卷1)①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08年天津卷)②、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2、析作者写文中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此类型08年涉及
6、3题。题型示例:(2007年广东卷)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3、理解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此类型08年涉及3题。(08年北京卷)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从命题形式看,08年以第一种直接解释文中句子的含义为主。二、解题误区与技巧点拨(一)解释含意丰富的语句大多数学生的答题状态就是跟着感觉走,得分都是天意。老师们请看: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误例:(1)大西北满目都是巨大的悲
7、壮,孩子会长大。(2)南方像玻璃一样经不起摔打,比不上北方。1、解题误区:表述含糊浅尝辄止脱离文本要点不全2、技巧点拨:碰到解释句子的含义,我总结的方法是:三看——看语境、看手法、看关键词,三联——联因果、联情感、联主旨。首先看语境,联系上下文,辨明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容易得到答案。还要看句子本身的逻辑关系,有几个层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