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平面图的绘制》PPT课件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PPT课件

ID:39510957

大小:276.9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04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PPT课件_第1页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PPT课件_第2页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PPT课件_第3页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PPT课件_第4页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筑图的绘制参考建筑规范2011和结构规范2011一平面图《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10)3.2.0,图框中的标题栏与以往不同。标题栏的具体内容将由学院统一。线形的规定有所变化,旧规范只有粗、中、细,新规范增加了一种中粗。实际绘图时是否更改取决于天正建筑的版本。若学院无统一要求,可先按旧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又出了新规范GB50096-2011,从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我们仍使用GB50096-1999(2003年版)。(一)电梯设置(1)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

2、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住建规7.1.5,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2)宿舍建筑规4.5.6,七层及七层以上宿舍或居室最高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大于21m时,应设置电梯。(3)办公楼设计规范4.1.3,4.1.4,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每5000㎡至少设置1台。(4)教学楼规范中没有规定设置电梯的要求,通常都是五~六层,可不设电梯。(5)住宅设计规范4.1.9或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8.1条,电梯候梯厅宽度应大于电梯轿厢深度,且不小于1.5米。(二)楼梯间需通向屋顶的条件:由防火规范5.3.11

3、,(1)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目前,多层住宅无强制要求,高层住宅和宿舍应通向屋顶,七层及以上多层住宅由于要设置电梯,楼梯也应通向屋顶。当通向屋顶时,屋面就成为上人屋面,荷载应按2.0kN/m2设计。楼梯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外开,且应设置高300-400的门槛,并设2-3阶台阶,以防屋面的水倒灌(黄务宿舍)。结构上应注意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至少应布置四根柱,才能支撑屋面梁,柱最好由下层直接升上来,若无法做到,需从屋面梁上起柱300x300即可,起柱的梁需加宽,至少比柱宽50mm。(2)办公楼、教学楼没有要求

4、楼梯间必须通向屋顶。(三)屋面排水问题(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3.12,平屋面材料找坡通常坡度取为2%,檐沟纵向坡度不小于1%,夹角26.6度。(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4.2.12,每个排水管的排水面积不超过200平米,但具体汇水面积和落水管间距需由给排水专业按给排水设计规范计算确定,需考虑地区的降雨量等,一般不大于15米。注意排水管在建筑物端部的安装位置距轴线300-500mm,才能保证顺利安装的空间。(3)屋面防水等级参见屋面工程技术规范3.0.1,对一般建筑物,防水等级为三级,一道防水即可,通常选用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

5、高分子防水卷材,三毡四油也可以但已经很少用,也可以用刚性防水,即混凝土或砂浆中掺防水剂,但易开裂,效果稍差。大家应注意旧的参资料有使用二毡三油的,二毡三油只能用于临时建筑的四级防水,要修改过来。(4)对楼梯间不通向屋面的建筑,且没有老虎窗的屋面应设上人孔,800x800mm,位于楼梯间休息平台的上方,紧贴梁侧布置,并应标注定位尺寸。(5)坡屋面不论利用与否,均应设置老虎窗,若利用,还应在高度上有所要求,至少一半的面积净高大于2.1米。老虎窗的形状可以为弧形,三角形,若利用阁楼的面积,窗可以做高一些,不利用可以矮一些。老虎窗位置应位于两

6、道横梁之间,不要位于梁上方,否则会将梁打断,无法形成一道完整的梁,屋顶平面图中应标注老虎窗纵横两方向的定位尺寸。住宅设计规范4.2.1,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或女儿墙)净高,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m。(四)阁楼层(1)对不利用面积的阁楼,应在楼梯间休息平台的上方布上人孔,阁楼内无墙体,但有框架柱,用于支撑屋面梁,且柱高沿坡度方向是变化的。屋面梁为斜梁,与坡度一致。(2)对利用面积的阁楼,应开楼梯洞,用于用户装修时设置室内楼梯。(3)坡屋面板被剖切的位置应涂黑,且应在屋脊线处转折。涂黑的屋面板

7、外侧属于屋面,只能看到屋脊线和檐沟,看不到柱,内侧属于阁楼,能看到被剖切的柱,且柱应涂黑。阁楼内若表达屋脊线,应用虚线。檐沟处线条应注意,四条线的意义各不相同,最里面一条与墙外边线对齐,内侧第二条为檐沟侧板内线,内侧第三条为虚线,是檐沟侧板外线,最外侧一条为造型线。(五)悬挑构件1.悬挑构件的悬挑长度,建筑规范无规定,主要从结构方面考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1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悬挑长度大于1.5米,就属于长悬臂。2.高层建筑设计规范4.3.2,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7度(0.15g)、8

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从避免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角度考虑,以上抗震设防地区(如烟台的蓬莱、龙口为7度0.15g),悬挑构件不要大于1.5m。从减小负弯矩的角度考虑,所有地区尽量悬挑长度不要大于3米,跨度超过3米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