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

ID:39504076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4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_第1页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_第2页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_第3页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_第4页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道德教育摘要:生态道德,就是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道德规范,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目前我国道德教育中面临着中学生缺乏生态意识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学校抓起,加强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德育;中学生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本着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我在学校继续深入推进“三个教育”,即‘两纲’教育、实践“感恩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当代中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薄弱,令人担忧。生态德育即生态道德教育,是在横向比较、纵向扬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德育观和新的德育范型,它教导人们,不仅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人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受到伦理评价;不仅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

3、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还要恰当地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利益关系、短期与长期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将以一种更为宽阔的道德视野,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享用自然、享用生活。当代中学生当中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的现象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多年来潜移默地受到“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等观念的影响,始终把自然界和动植物作为人类掠夺的对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对生物缺乏应有的爱心和同情,在学校中出现一大部分学生随意攀折花草树木、个别学生用石头砸流浪猫狗的现象。其次,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现在中学里几乎是清一色的

4、“90后”的独生子女,大部分学生从小在温暖环境下长大,受尽父母与祖父母辈的百般呵护宠爱。缺少生活的历练,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生活消费上普遍大手大脚,缺乏节约意识。用完水之后不关水龙头,食物只吃几口就扔掉,每个同学几乎都有10支以上的笔,往往都是笔芯还未用完就丢掉。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废旧物品等等。查阅网络相关资料,我们能够明确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有很多种途径,而学校教育则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也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一方面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生态环境的基础知识、环境科学与环境卫

5、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其生态道德意识,通过课堂生态理论的学习,规范受教育者的生态行为。当代中学生生态德育意识缺失,正是因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长期忽视了生态道德教育,致使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只追求自身的享乐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忘却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除此之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校园文化也趋向庸俗化、商业化和功利化,缺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消费等生态道德文化的构建。四是一些消极的陈规陋习阻碍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价值观的培育。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应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内容。学术

6、界普遍认为,生态道德教育应该在高校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大高校增设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和培养生态道德。但是需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这样的思想才能牢牢根植在学生的理念中,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严重滞后,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从单纯的社会道德教育过渡到生态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并重的轨道上来。我认为在加强中学生生态德育教育工作中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课本,践行一般性生态美德。一般性生态美

7、德指亚里斯多德美德意识的确立,一般指生态德性中的善德、善行。就是寻找对自然的情感和行动既不过分又非不及的恰当中点之品质,过度或不及都是破坏自然的恶习。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组织,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教育内容。仅靠现行的科技教育在实践环节上与社会、自然的有限接触,还不足以唤醒人们对生态道德重要性的意识,更难以把道德听命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化为人类的本质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