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495005
大小:1.05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7-04
《《小麦害虫》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ENTOMOLOGY王森山副教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昆虫学系电话:0931~7632198;7632586(办)13008715824E~mail:wangsenshan@gsau.edu.cn§4小麦害虫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麦蚜第三节小麦吸浆虫第四节麦茎蜂第五节麦圆叶爪螨第六节小麦害虫综合防治小结第一节概述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北方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由于我国种植小麦面积大,历史悠久,小麦害虫种类多,为害重,常因虫害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的防治小麦害虫的为害对于小麦的保产增收起着举足轻
2、重的作用。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害虫约237种,分属11目57科,由于小麦产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环境、种植制度各不相同,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及为害也有差异。1.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2.粘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3.麦蚜类: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和地区发生重。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随流行,损失更重。4.蝗虫类: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
3、淮河流域的旱作区。1950年后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仅在个别地区发生。在西北地区常有土蝗侵入农田为害。5.小麦吸浆虫: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五十年代基本得到控制。但80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1998年在甘肃武威大发生,损失小麦22万公斤,教训惨重。6.麦杆蝇: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蝇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麦区受害最重。7.麦蜘蛛: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区发生次数较多。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麦茎蜂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造
4、成较大的损失。本章重点介绍麦蚜、小麦吸浆虫、麦茎蜂、麦蜘蛛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甘肃省所属全国小麦害虫害区的地方:1.北方冬麦虫害区:陇东、陇南主要害虫有蝼蛄、沟金针虫、宽背金针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条斑叶蝉、灰飞虱等(灌区及平原)。2.西北冬麦混播虫害区:中西部地区。主要害虫有小麦黄、红吸浆虫、麦二叉蚜、麦无网蚜、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宽背金针虫、麦杆蝇、麦鞘毛眼水蝇、麦茎蜂、麦穗金龟等。小麦害虫之所以重要,首先是为害直接造成减产损失。一般为害小麦减产损失约10~20%,为害严重的达30~50%,甚至绝产。第二:小麦生
5、育期长,在冬麦区是唯一的越冬禾谷类作物,大量多食性害虫常在麦田越冬,成为其它作物虫害的发源地。第三:刺吸式害虫不仅直接为害而且还可传播植物病毒,造成远比吸食为害大数十倍、百倍的灾害。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改革,土地的充分利用,高产品种的推产,近几年,小麦吸浆虫、东亚飞蝗又有回生和蔓延。麦蚜、粘虫、地下害虫等为害有加重趋势,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第二节麦蚜一、蚜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多型多态现象蚜虫具有多型多态现象(Polymorphism),一般全周期的蚜虫有5个或6个型。(1)干母(fundatrix)无翅或有翅,大多有翅
6、,由受精卵直接孵化产生。(2)干雌(fundatrigenia)即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营孤雌胎生,生活在越冬寄主上。(3)有翅孤雌蚜(alateviviparousfemals)(4)无翅孤雌蚜(apterousviviparousfemales)(5)性母(sexupara)有翅或无翅,能产生二性蚜。(6)雌性蚜(oviparousfemales)大都无翅。(7)雄蚜(Males)大多数种类雄蚜有翅,少数无翅。2、蚜虫的生活周期(lifecycle)(1)不全周期(anholocycliclifecycle)全年孤雌生殖,不
7、发生性蚜世代叫作不全周期。(2)全周期(holocycliclifecycle)一般在1年内有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发生的叫作全周期。大多数蚜虫属于全周期。全周期的种类中,又有同寄主全周期(autoeciousholocycliclifecycle)和异寄主全周期(heteroeciousholocycliclifecycle)之分。全周期可分为留守式、越夏式、侨迁式和复迁式.留守式同种蚜虫只为害一种或几种近缘寄主植物,在其上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世代交替,如麦二叉蚜、绣线菊蚜、苹果绵蚜在苹果属植物上等。越夏式与留守式近似,也是同寄主型
8、。所不同的是世代较少,夏季发生形态异常的第1龄越夏型,不食不动约4~5个月之久,在秋末发育为无翅性母,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如栾多态毛蚜、枫杨刻蚜等。侨迁式此类蚜虫为异寄主型,有两类在分类上很不相同的寄主植物。原生寄主(prim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