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489459
大小:30.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4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熊欢(四川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我国市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关键词:荒漠化危害防治对策1.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土地荒漠化大致有四类:一是风力作用下的,以出现风蚀地、粗化地表和流动沙丘为标志性形态;二是流水作用下的,以出现劣地和石质坡地作为标志性形态;三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下的,主要表现为土壤板结、细颗粒减少、土壤水分减少所造成的土壤干化和土壤有机质的显著下降,结果出现土壤养分的迅速减少和土壤盐渍化;四是工矿开发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损毁、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土地流失殆尽,土壤质地出现沙化、颗粒变粗、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保水保肥性能减弱【1】。(环境学概论吴彩斌,雷恒毅,宁平中国环境
3、科学出版社2005-0628页)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荒漠化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荒漠化使耕地、草场、林地等可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力丧失,沦为沙地。荒漠化使土壤肥力降低。2.2对植被与环境的危害荒漠化造成森林锐减,天然植被大量死亡。荒漠地区的植物在极端的自然条件(干旱缺水,冬严寒夏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风蚀沙埋,土壤粗粒化,多盐碱、石膏等)和长期进化过程中,成
4、功地发展了许多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的、生理的、形态结构的、行为的、遗传的,等等),其中许多野生植物是防治荒漠化生物措施的重要植物资源。[2](荒漠化与防治教程赵景波,罗小庆,邵天杰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17-18页)2.3水文状况恶化洪峰流量增大,形成洪涝灾害,枯水流量减少,断流时间增加,如黄河近年在中下游出现的断流现象。还有像一些湖泊干涸的现象,它们只能随上游来水的丰歉,变成间歇性积水的湖泊,像黑河末端的两个著名湖泊—嘎顺诺尔和索果诺尔。地上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水蚀作用加大,水质变坏,甚至在一些地方,地下水位下降,为
5、土地资源的退化创造了恶性循环的条件。一些地区地下水位提高,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有些河湖滩地天然绿洲的沼泽土、草甸土逐渐像盐渍化土壤演变。其演替序列为沼泽土(草甸土)—盐化草甸土—草甸盐土—矿质(结壳)盐土。2.4环境污染土地在沙漠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沙尘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同时对环境发生严重污染。以地表蠕移和跃移状态的风沙流以及细沙以上各种沙质沉积物的污染主要限于沙漠化地区:而以悬浮状态运动的沙质物质(主要是部分极细沙及其以下的微沙,特别是粉尘),则可以扩及沙漠化地面以外的广大空间,尤以与大风伴生的沙尘暴的污染最为强烈,成为我国
6、环境影响范围最大、危害严重的最大污染源,波及我国中部、东南部直至沿海大片地区。2.5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毁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常常危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工程建设方面,主要是对公路、铁路、矿区以及一些风蚀、水蚀、盐渍化等防治工程的危害。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河流上游土地、植被退化,来水冲刷表土,携带到下游地区,淤积河道、水库和灌渠;另一方面,风成沙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设施,即受风沙流和沙丘前移的影响,水库、渠道难以发挥正常效益。例如,青海龙羊峡水库,每年进入水库的总沙量为0.313×108m3.随着泥沙
7、堆积量增加,库容逐步缩小,给水力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3】(水土保持学余新晓,毕华光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2-1169-170)1.荒漠化的治理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就认识到荒漠化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大会通过了一项《防治荒漠化行动计划》。遗憾的是,尽管国际组织和各国曾经做过多种努力,但全球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仍在加剧。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解决世界荒漠化防治问题成为所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大会赞成通过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方
8、式解决荒漠化的扩展问题,强调在全球开展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防治荒漠化的工作。据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公布的材料,1991~1997年,全国共同完成治理开发面积64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7万公顷,封沙育林、育草203公顷,飞播造林44万公顷,人工种草及改良草场83万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