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舌力量练习

唇舌力量练习

ID:39483695

大小:31.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4

唇舌力量练习_第1页
唇舌力量练习_第2页
唇舌力量练习_第3页
唇舌力量练习_第4页
唇舌力量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唇舌力量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唇舌力量练习1、唇的练习 (1)喷:也称作双唇后打响,双唇紧闭,将唇的力量集中于后中纵线三分之一的部位,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P、P的音。 (2)咧: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咧嘴),反复进行。 (3)撇:双唇后闭紧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4)绕:双唇闭紧向前噘听起,然后向左或向右作60度的转圈运动。 2.舌的练习 (l)刮舌:舌尖抵下齿背,舌体贴住齿背,随着张嘴,用上门齿齿沿刮舌叶、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然后,将舌面后移向上贴住硬腭前部,感觉

2、舌面向头顶上部“百会”穴的位置立起来。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口腔开度不好的人、舌面音J、Q、X发音有问题的人可以多练习。 (2)顶舌:闭唇.用舌尖顶住左内颊、用力顶,似逗小孩儿嘴里有糖状,然后,用舌尖顶住右内岬颊做同样练习。如上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3)伸舌:将舌伸出唇外,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 (4)绕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向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进行。 (5)立舌:将舌尖向后贴

3、住左侧槽牙齿背,;然后将舌沿齿背推至门齿中缝。使舌尖向右侧力翻。然后做相反方向的练习。这一练习对于改进边音L的发音有益。 (6)舌打响 (7)捣舌 口腔的静、动态控制 1、静态控制:打开口腔、提颧肌、开牙关、挺软腭、松下巴 欲达声挂前腭: 1、调整呼吸,声波成束 2、声波畅通,音饱色纯 3、声射腭前,声音鲜明 2、动态控制:字头(吐字)、字腹(立字)、字尾(归音) 字头:咬住,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停暂敏捷,干净利落 字腹:拉开,立起,气息均匀,音长适当,圆润丰满,窄韵宽发,宽韵窄发,前音后发,后音前发,圆音扁发,扁音圆发

4、 字尾:尾音较短,完整自如,避免生硬,归音到位,送气到家,干净利落,趋向鲜明 第三节声美(共鸣控制)  广电对播音的有声语言提出的特殊要求:音位准确、声音纯正、干净集中、穿透力强。 播音共鸣的特点: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结实,掌握如吐字,真声共鸣。 音色练习 (一)、体会声带的活动状态。 1.气泡音。 声门闭合,气流从中均匀通过,发出一连串气泡似的声音。此时,两侧声带相互靠拢,声音明亮。气泡音可用于发声前的准备活动和发声后的嗓音恢复。 2.带疑问色彩的[m]音。 声门开始是闭合状态,然后迅

5、速打开,闭口发音时是带有疑问色彩的[m]音,音色由明亮迅速转暗,音高由低变高。如果张口发音。音色类似于eng,通过发音可以体会声门由闭到开的变化过程。  二)音色对比练习。 下列练习每个音都使用相同音高,通过音色变化体会声带的不同状态。 l.两层次音色对比练习。 每个单元音要有两种音色变化,体会喉部在发柔和虚声与明亮的实声两种状态时的不同感觉。 a(实声)—————a(虚声) i(实声)—————i(虚声) u(实声)—————u(虚声) ü(实声)—————ü(虚声) 2.多层次音色对比练习。 a(实声)———a(虚实声)——a(虚声

6、) i(实声)———i(虚实声)——i(虚声) u(实声)———u(虚实声)——u(虚声) ü(实声)———ü(虚实声)——ü(虚声) [FS:PAGE](三)音色连续变化练习。 第四节变化(声音弹性) 1、定义:指播音员对所播内容蕴含的思想感情变化的适应能力。 2、特点: 1)声音的可变性 2)声音的变化呈现对比性,对比过程中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不是以单项对比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3、获得声音弹性的方法: 感情体验是基础,气息变化是桥梁,发声能力是条件,从情到声是途径。 4、“情、气、声”: 情要取其高,声

7、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 关系: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出于情而融于情。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 一、理解是基础(准备稿件六步法) 划分层次(归并);概括主体;联系背景(上情、下情);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基调: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播音员总的态度、倾向)。 二、感受是关键 三、情感要运动 内部技巧:调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 (一)、内在语 1、定义:稿件、文字、语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2、分类:发语性内在语、寓意性内在语、关联性内在语、提示性内在语

8、、回味性内在语、反语性内在语。 3、作用: 1)揭示语句本质 2)揭示语句链条 4、如何把握内在语: 1)对全篇稿件的理解和感受要集中明了 2)对全篇稿件的重点难点要心中有数 3)对全篇稿件的语句本质要辨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