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1681-2011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pdf

SNT1681-2011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pdf

ID:394696

大小:2.66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7-07-30

SNT1681-2011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1页
SNT1681-2011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2页
SNT1681-2011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3页
SNT1681-2011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4页
SNT1681-2011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SNT1681-2011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1681—2011代替SN/T1681—2005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犙狌犪狉犪狀狋犻狀犲狆狉狅狋狅犮狅犾犳狅狉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犳狅狌犾犫狉狅狅犱狅犳犺狅狀犲狔犫犲犲狊20110531发布2011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犛犖/犜1681—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了SN/T1681—2005《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诊断方法》。本标准与SN/T168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2、下:———修改了标准的名称;———增加了“现场检验检疫”、“生理特征鉴定”及“PCR检测”内容;———修改了原标准的“采样方法”、“直接检查法”及“分离培养与鉴定”。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兽疫局(OIE)《陆生动物疾病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08版)中2.2.2章,主要修改如下:———原文中“introduction”等内容经修改简缩后作为本标准附录A;———原文格式及内容顺序排版上做了调整。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明星、曾宪东、冯汉利、陈建军、赵晖、颜志立、朱堂明、王

3、振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N/T1681—2005。Ⅰ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犛犖/犜1681—2011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的现场检验检疫、采样、实验室诊断等检疫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的检疫及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和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088出入境动物检

4、疫采样3试剂和材料3.1幼虫芽孢杆菌(犘犪犲狀犻犫犪犮犻犾犾狌狊犾犪狉狏犪犲subsp.犾犪狉狏犪犲)标准菌株由OIE参考实验室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的实验室提供。3.2引物3.2.1PCR引物上游引物:5’CTTGTGTTTCTTTCGGGAGACGCC3’下游引物:5’TCTTAGAGTGCCCACCTCTGCG3’扩增片段大小:1106bp。3.2.2巢式PCR引物3.2.2.1巢式PCR外侧引物上游引物:5’TCGAGCGGACCTTGTGTT3’下游引物:5’CTATCTCAAAACCGGTCAGAG3’扩增片段大小:969bp。

5、3.2.2.2巢式PCR内侧引物上游引物:5’CTTCGCATGAAGTCATG3’下游引物:5’TCAGTTATAGGCCAGAAAGC3’扩增片段大小:572bp。3.3犜犪狇酶。3.4dNTPs:含dCTP、dGTP、dATP、dTTP各10mmol/L。3.5DNAMarker。3.6溴化乙锭。3.7异丙醇。3.810mmol/LTris·HCl1mmol/LEDTA溶液(pH8.0)。3.9胡萝卜酵母琼脂培养基。3.10马铃薯培养基。3.11酵母浸膏培养基。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犛犖/犜168

6、1—20114器材和设备4.1PCR扩增仪。4.2电泳仪及电泳槽。4.3凝胶成像分析仪。4.4恒温培养箱。4.5高速冷冻离心机。4.6普通光学显微镜。5现场检验检疫临床变化特征结合病原鉴定是诊断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的依据(参见附录A)。开箱,提蜂脾查看,出现下列病理变化特征之一者,可做出初步诊断。颜色变化:房盖潮湿、下陷、颜色发暗显油光。通常,患病幼虫身体变软,虫体在患病1周内体色为白色至棕黄色,2周后为深棕色,3周后为棕黑色。死亡幼虫的头部朝向房盖,虫体顺着背部下塌,虫体由正常呈“C”型变为呈竖立姿势。患病幼虫残体1个月后干涸,形成硬黑色的鳞片,紧贴巢房下侧,在3

7、10nm~400nm紫外光照射下可发出荧光。巢房变化:出现“插花子脾”现象,即后期房盖穿孔,巢脾上出现空巢房与卵房、幼虫房、封盖房相间排列的现象。丝状、粘性物:用一根火柴杆插入虫体可拉出长10cm~15cm、褐色、胶体状、有鱼腥臭味的细丝。蛹舌现象:蛹期发生死亡的蛹在蛹房顶部有蛹头突出的现象是美洲幼虫腐臭病典型的症状之一。6采样按GB/T18088要求,采集蜂巢的病变区域或疑似受感染的蜜蜂幼虫作为首选样品,亦可用蜂房(不小于20cm2)或取临近蜂巢的蜜蜂食物(30g~50g)作为样品。7实验室诊断7.1病原形态学鉴定取幼虫5条~10条,置研钵中,加少量无菌水,制成

8、悬液,取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