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测设工作》PPT课件

《基本测设工作》PPT课件

ID:39461251

大小:1.1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03

《基本测设工作》PPT课件_第1页
《基本测设工作》PPT课件_第2页
《基本测设工作》PPT课件_第3页
《基本测设工作》PPT课件_第4页
《基本测设工作》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本测设工作》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基本测设工作第一节测设基本工作第二节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建筑工程测量概述基本任务:建筑物轴线、标高的现场放样定位;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特点:精度要求高施工现场干扰大。(通视、交叉作业、点位保存)第一节测设基本工作一、测设工作的概念1.定义:测设,又称放样,是测绘的逆过程。根据待建建筑物、构筑物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各特征点在实地桩定出来。2.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高程。3、测设方法分类一般方法(直接法)精确方法(归化法)为提高精度,先用直接法放样一个点,作为过渡点,接着测量过渡点与已知点之间的关系(边长

2、、角度、高差等),把测算值与设计值比较得差数,最后从过渡点出发,修正这一差数,把点归化到更精确的位置上去。二、水平距离测设(一)直接法从起点A直接用钢尺或测距仪在给定方向上,丈量待放样的水平距离,得B点。(二)归化法用直接法测设出B点——精密丈量其距离——根据差值,实地改正。DABAB测距仪反光棱镜三、水平角的测设(一)正倒镜分中法——较精确的直接法。测站O后视A待定点PPPP(盘左)P(盘右)P(盘左盘右平均)(二)归化法例:已知OP’=100.00米,设计值=40,设测得’=395920,计算修正值PP’。解:=-’=40PP’=100tan0040

3、=0.0194m≈19mm得:点位修正值为19mm(向外)待定点P’测站O后视A’P直接法放样出角值——实测角值和距离——计算归化值——距离修正D四、高程的测设1、方法(1)在已知点BM和待放样点P的中间位置架仪后视BM点,读后视读数a,得视线高程Hi=HBM+a(2)上、下移动水准尺,使前视读数b=Hi-HP,并沿尺底画线,得P点。HBM=24.376HP=25.000大地水准面BMPHi=HBM+aab=Hi-HP2.高程的传递放样待测设高差大,用钢尺代替水准尺。AB钢尺HAHBhABb1a1b2a2①②注:此法也可向高处传递高程。3.水平线50线:在各楼层的墙上测设一条比设计

4、高程高50cm的水平线。HB=HA+a1-

5、b1-a2

6、-b2第二节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是根据已布设好的控制点的坐标和待测设点的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即控制点和待测设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再利用上述测设方法标定出设计点位。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72.000m(检核)一、直角坐标法ABX=600.000mY=700.000mX=600.000mY=900.000m建筑基线待建房屋①②ABX=698.000mY=832.000mX=650.000mY=760.000m60.000m68.000m50.000m48.000m50.000m48.000m

7、1.适用:有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时。2.方法:量距——拨角90°——量距,得4点——检核(4点的夹角及长度是否符合要求)二、极坐标法1.适用:范围广2.方法:(1)计算放样数据:AB(XA,YA)(XB,YB)P(XP,YP)设计tgAB=YB-YAXB-XAtgAP=YP-YAXP-XA=AP-ABD=(XP-XA)+(YP-YA)ABAPD(2)拨角,量边D,得P点设计位置——检核。三、角度交会法ABP(XA,YA)(XB,YB)(XP,YP)设计1、适用:不便量距时2、方法:(1)计算测设元素1、2。(2)拨水平角,交出P点。12测设时,通常先沿AP、B

8、P的方向线打“骑马桩”,然后交会出P点位置。注意交会角30150四、距离交会法1、适用:距离较短,便于量距时2、方法:(1)计算平距AP、BP。(2)量取AP、BP,交会出点P。ABP(XA,YA)(XB,YB)(XP,YP)设计四种平面位置放样方法的优、缺点1、直角坐标法:放样数据的计算方法简单,但对现场的控制网要求较高。2、极坐标法:对现场控制网要求不高,但测设数据的计算比较复杂。3、角度交会法:放样数据的计算最烦,内业的工作量大。只适用于无法量距或量距困难时。4、距离交会法:放样数据的计算量较少,但测距工作量大。只适用于便于量距或测角不便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