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621(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621(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ID:39456794

大小:16.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3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621(高中诗词翻译赏析)_第1页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621(高中诗词翻译赏析)_第2页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621(高中诗词翻译赏析)_第3页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621(高中诗词翻译赏析)_第4页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621(高中诗词翻译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621(高中诗词翻译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前言】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这首词是词人贬谪途中,夜宿寒冷荒僻的驿舍所作。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写的是在漫漫的长夜里,霜风紧吹,饥鼠窥灯,弄得无法安睡。等到天刚破晓,门外驿马长鸣,人声嘈杂,艰苦的长途跋涉又将开始。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景物的烘托,寓情于景,把旅人的艰辛和谪贬者的失意表达得真切感人。词作短小而精练,也很有生活气息。足见功力之深厚。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

2、《宋词三百首》专栏。  【注释】  ①遥夜:长夜。  ②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  ③梦破:睡梦被惊醒。窥:在隐僻处偷看。鼠窥灯:谓饥鼠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情景相似。  ④侵被:透进被窝。  ⑤无寐:睡不着。  【翻译】  长夜漫漫,四周沉静如水。北风紧吹,驿亭深锁。我从睡梦中惊醒,只见一只老鼠正在油灯下偷窥。风霜送来清晨的寒气,透过被子都能感觉到。正在想睡而不能入睡之时,门外马声嘶鸣,赶路的人们已经起来了。  【鉴赏】  秦观一生,因涉党祸屡

3、遭贬谪。1096年(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词人自处州再贬郴州。《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夜色苍茫,沉沉如水,寒风阵阵紧吹,吹过这古道的驿亭和暂歇驿亭的行人。“如水”、“风紧”,以其重量感造就出一种强烈的空间的挤压感。似一股无形的力在肆意捏挤,取境也随之由远拉近,凸出一个特写:驿亭紧闭的大门。那般突兀,那么引人注目,空间的闷压至最大限度。作为一个审美对像,“驿亭深闭”既是现实的意象,也是心灵的象征。在新旧党争的政局变幻中,词人无辜受害,如今身坐党籍,艰难跋涉在贬途

4、中,身心憔悴,纵有满肚的不平又不敢铺展。词人的心情从这纯粹的景语中已暗示出几分。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驿亭的深闭阻隔了外界的喧嚣,寂寥之中劳累的词人也开始悄然入梦。诗人梦到了什么渺然不可追考,也无须乎落实。描写梦境,寄寓悲思之作,几乎贯串了词人的一生。这是由他一生沉郁,特别是政治上遭打击后远谪蛮荒,痛感人生无望的独特心境所决定的。如“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梦扬州》)、“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阮郎归》)、“一觉相思梦回处,连宵雨,更那堪,闻杜宇”(《夜游宫》)等等。“古之伤心人也”惟有希冀一个个好梦消释现实中无法消释的无限

5、悲慨。然而“梦破”二字,又流露出许多烦恼意绪。它推动着词意的递进:心魂从梦中归来,往事在梦中幻灭,萦怀往复,给全词带来了更为浓重的悲剧气氛。接着,作者通过醒后之所见、所感再加渲染。“梦破”大约与鼠有关。老鼠半夜出来偷油吃,不免就弄出些声响来了,鼠惊人梦,人醒鼠也当惊,可它并未立即逃藏起来,还垂涎于那盏灯油。又不免惶恐地窥觑着这盏昏暗的油灯和惊梦初醒之人。一个“窥”字,用得十分传神。“鼠”之敢对人“窥灯”,可见驿亭之荒凉破败。唐代杜甫《北征》中写旅途所见:“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野鼠见人时不惊不藏,竟交其前足如人之拱手,自立于

6、乱穴中间。见出荒山之无人、战争的创伤。诗心词境,传神而妙。再说梦回之后的词人。孤灯照壁,再也无法成眠,只觉得薄薄的衾被已挡不住寒意侵身,一定是外面下了霜,才送来这寒气逼人。这两句写所见、所感,驿亭之简陋,词人之孤独冷寂,不言而喻。王国维说秦观晚期词境变而为“凄厉”,此其一斑。  “无寐,无寐”两次的重复,是词中唯一直抒作者感叹之笔。二词叠用,除了协律,还突出了词人多少烦闷、无奈、凄苦的心绪……如果不是心中那水一样浩茫梦一般绵邈的愁情的折磨,则不会如此夜难再成眠。身心都极需休憩的词人也不必这般和自己过不去呢。  好梦既无从续起,只得起来。这是第二天早晨的

7、事了,时光总算暗暗在流转。“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门外,马儿嘶鸣,是在催人上路。从听觉感受中暗示黎明的到来。熬过了大半夜不眠的词人,又不知该怀着一般什么样的心情,拖着疲累的身躯,开始又一天的旅途奔劳。  细味全词,词人高明之处在于善用省净的笔墨(共33字),描绘了一个典型环境──古代简陋的驿馆。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毫无缘饰,不用替代,只坦直说出,却别有一番感人的力量。这是由于词人下笔精到,所写驿馆种种景况,无不蕴含着天涯飘泊的旅思况味,婉曲地传出了郁积于心的人生不平──遭谗

8、受害,屡遭贬谪,岁暮飘零如是。白描手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描写之逼真,尤重在情味之活现,使人读之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