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综合

阅读练习综合

ID:39445183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3

阅读练习综合_第1页
阅读练习综合_第2页
阅读练习综合_第3页
阅读练习综合_第4页
阅读练习综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练习综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11.①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②扣合标题;③首尾呼应;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4分。一点1分)12.①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②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③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4分。每点2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13.(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4分。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为2分)(2)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

2、注脚”;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2分。每点1分)14.①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②对麻的尊重;③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④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⑤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6分。前三点每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满分6分)15.①写作目的;②写作与生活的关系;③全书的编排特点。(6分。每点2分)16.①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是非常可怕的;②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构成历史的质感;③让感官充满开放,甚至强化放大(或唤醒各种感官)。(6分。每点2分)17.写作:①借写北京记忆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迷失;②用人事来折射城市的变

3、迁;③注重细节。(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编排:④每篇独立又相互呼应。(2分)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1.03)11.(1)“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2分)(2)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知晓;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处境凄凉。(2分。答对两点即可)12.(1)红酒:①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②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③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3分。各1分) (2)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1分)(4分。意思对即可)13.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的戏剧

4、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命运的凄凉。(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可以有两种答案。是。理由: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痛恨女儿丧失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似,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不是。理由:红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5.(1)幸存者的个人记忆,特点:存在于

5、个体内心深处,消失快,不易传播。(2)文化记忆,特点:以文化形式保存,可循环。(3)集体记忆,特点:进入社会,在历史中留存。(6分。形式各1分;特点各1分,答对一点即可)16.否定电影《唐山大地震》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来忘却灾难的真实与残酷而粉饰太平的文化记忆方式,肯定《绊脚石》直面灾难带来的创痛、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记忆方式。(6分。有否定、肯定态度各1分;分析各2分,其中《唐山大地震》中浪漫抒情方式1分,“忘却”或“粉饰”1分,《绊脚石》中“直面灾难”1分,“尊重灾难记忆”1分。意思对即可)17.直面创痛,理解灾难;灾难记忆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

6、之中,成为社会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方式要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人们要倾听、理解灾难,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1.文章第二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答案:【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答出其中一种,此处的1分不可赋;两种均答对,得1分。附:“表现特色”是一个意义极其宽泛的术语,内容表现的角度、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的特色、语言表达的风格、修辞手法

7、、写作技巧等均涵盖在其中,且不同文体在表现特色上又自有其特性,所以,复习、讲评时有必要帮助学生廓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引导、训练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点出了乡村特点(“恬静”“幽美”“安详”之类的),得1分;答出所表达的感情(“喜爱”之类的),则再得1分。附:“围绕“炊烟”这一主体”,不作为踩分点,但讲评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本题的讲评可结合2010江苏高考《溜索》第一道考题及其答案展开。12.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6分)答案:【⑴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2分);⑵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2分);⑶到

8、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2分)。】只要答出原答案⑵⑶两点(②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③到城里工作或许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