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

ID:39440610

大小:9.94 MB

页数:185页

时间:2019-07-03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_第1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_第2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_第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_第4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问题曲国胜,乔成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吉奥星地震工程勘测研究院2009年10月14日主要内容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概率方法地震危险性确定性方法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灾害基本概念地震资料地震区、带划分地震活动性分析构造应力场分析场地影响烈度分析中国几次地震破坏情况可可托海—二台断裂水平擦痕卡拉先格尔盆地及其1931年地震造成的大断崖。盆地右侧的断崖最高可达63米。为正断层性质。盆地内堆积的黄土和碎石层总原大拉30米。照片由西北向西东拍摄。迭溪南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距震源深度震中极震区等震线①震源:地球内

2、部发生地震破裂的范围。②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在地震目录中用震中的经、纬度和参考地点表示。③仪器震中:是地震破裂的起始点,由地震仪器记录得到的,又称为微观震中。④宏观震中:地震在地表造成破坏最大的点,为极震区的几何中心,它与仪器震中往往是不重合的。⑤极震区:地震时地面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理论上震中区和极震区应吻合,但由于地表地质条件的差异,极震区和震中区可能有偏离。⑥震源深度(h)::震源(作为点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一般用h表示。按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h<60km)、中源地震(60

3、深源地震(h>300km).目前记录到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00km.地球上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⑦震中距(Δ):在地表,由震中至任何一点,沿大圆弧测量的距离,用希腊字母Δ表示。有时也用该距离对地心所张的角距离θ表示。震中距Δ<100公里的地震为地方震,震中距Δ>100≤1000公里的为近震,震中距Δ>1000公里为远震。⑧震源距(r):由地震震源到某一地震台站或某一点的距离。震源距(r)、震中距(Δ)和震源深度(h)之间服从以下关系:r2=Δ2+h2(3.1)⑨震级(M):地震发生的强度的一种度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

4、震波能量大小计算得到的,通常用M表示。⑩地震烈度(I):按一定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度量。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I表示,I0表示为震中烈度。震级和烈度都是地震强度度量的标准,震中烈度I0和震级M统计关系的经验公式如下:M=1+2/3I0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震中烈度和震级的关系震中烈度123456789101112震级1.92.53.13.74.34.95.56.16.77.37.98.5震源机制和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为了研究地震发生时的力学性质和断层的运动类型考虑地震震源为点源震源机制的参数有震源断层面的产

5、状,和三个主压应力轴。地震资料GB17741-2005规定:“区域取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不应小于工程场地外围150km。”存在对工程场地有影响的远场大震;弱震区;地震活动的完整性。如北京,应东扩至包括唐山地震震群。熟悉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1960《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1970《中国地震目录(前1831-1969)》,顾功叙,时振梁,1983《中国地震目录(1970-1979)》,顾功叙,时振梁,1984《中国地震简目(前780-1986)》,(三代区划图)

6、《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前23世纪-1911)》(四代区划图)《中国近代强震目录(1912-1990)》对地震安评结果有明显影响的疑难地震必须慎重处理。其他资料(尤其是1990年以后):《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谢毓寿、蔡美彪等,1983)1~5卷《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元、明、清卷地球物理所:中国地震年报,2004年以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2004年后各省地震局:各省的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年鉴,每年一期各种期刊上的研究论文…………。熟悉不同震级标度之间的关系现代地震震级:ML、MsMs=1

7、.13ML-1.08近震震级ML:地震波最大水平记录振幅确定。面波震级Ms:面波水平分量的最大振幅确定。体波震级mb:用1s左右的P波地震动竖向分量确定。矩震级Mw:用地震矩M0确定地震大小。资料收集、整理时间上从区域有地震记载以来至上年度12月底止。区域内全部的等震线资料、破坏性文字记载资料等。注意资料的完整性,不能遗漏,且注意不同版本目录。按照编制地震目录的要求进行资料整理,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中烈度(震级大小)、定位精度;对场地产生Ⅵ度以上影响的历史地震进行破坏情况或等震线与文字记载资料、地震有感范围等资料的整

8、理。对有疑问的历史地震应进一步核定。掌握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资料的可靠性分析。主要针对资料来源,如正史或野史、地方志等,并比较各种不同资料的差异,作出判断。发震时间。史料记载往往是某朝代某年某月某日等,要换成公元年;对某些发震时间模糊的,要根据资料重新判定,特别是历史上一些事件对定发震时间有帮助。震中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