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两纲,对症下药

抓好两纲,对症下药

ID:39440454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3

抓好两纲,对症下药_第1页
抓好两纲,对症下药_第2页
抓好两纲,对症下药_第3页
抓好两纲,对症下药_第4页
抓好两纲,对症下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抓好两纲,对症下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抓好两纲,对症下药黄石三中岳国精2015届高考在即,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时,我有理由相信各地高考名师、专家,各路考生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高三备考战线上的老兵,也想就2015届高三最后的备考浅显地谈一下我们对这个阶段备考的看法,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听之,如果能说到一点半点有用的东西,我将无比荣幸。我们整体看法是,要落实现阶段高三语文备考,就应该做到:“抓好两纲,对症下药。”大家知道,2015年是我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12年,也是实施新课标高考的第4年。作为我省的第四份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不能忘记我省高考出题遵循的一个

2、命题约定: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自新课程高考以来,语文高考的均分较前几年呈现出回落的趋势。在考生层面,感觉语文不是特别难,但做题不易;在老师层面,教起来有规可循,但学生得分不易。其实这正是新课程语文高考对语文教学与考试走向的引导,因此,我们除了高一、高二上课必须按照新课程大纲去做以外,还要在高三复习备考时依照这个考纲及考试大纲的要求去做。只有遵守教书人、命题人都必须遵守的依据,才有可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把握了对2012年、2013年、2014年湖北高考命题规律的分析,我们才有可能找到2015年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才有可能做到心

3、中有数、游刃有余。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就此次高考复习备考谈谈个人看法。一、2012年、2013年、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特征回顾。1.基础知识:常规与教材并重。2012年、2013年、2014年一贯式保持优良传统,既立足教材,又合乎常规。如试卷第1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主要是考查常见字的读音,设题取向在我省的方言辩证、前后鼻音、平卷舌音、同音字读音、多音字读音等。2012年A项三个读后鼻音“líng”,一个读前鼻音“lín”。D项三个读平舌音“zī”,一个读卷舌音“zhī”。B项为正确的选项,全部为形异音同的字,都读“s

4、ù”。虽然考题是以汉字的形式来测试的,但是都是我省大众容易错读的方言,因为我省读音普遍分不清前后鼻音、平卷舌音、鼻音边音的。2013年、2014年考试,虽然把汉字形式改换为语音形式,但并未改变考方言辩证这种模式。2013年B项的“xiě”与“xuě”,C项的“sùn”与“xùn”,涉及的是方言中韵母容易错读的情况。2014年的A项“mò”与“mù”,D项“jié”与“xié”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把声母和韵母结合起来考而已。这当然是方言辩证的问题。另外,2012年的C项“担当”2013年的D项“青苔”2014年的B项“脂肪”,有的是多音字,有

5、的是易错读音,都是我省多数人乃至考生平常容易错读的。字形考试基本以形似字、同音字的形式出现,2012年、2013年都是三个形似字错别字;2014年则是两个同音字错别字,一个形似字错别字。病句题基本上是六类病句类型中的三种情况。这是从常规的角度上看。从教材的角度上看,2012年的语音虽不是出自教材,但字形则完全出自教材的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第二册的第一单元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绿》。2013年的字音、字形完全出自教材,你譬如A项出自第五册第一单元的《边城》,D项出自第一单元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字形A项出自第一册第

6、一单元的《雨巷》,B项出自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项出自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2014年的考查字词不是像前两年直接源自教材或集中在某几篇课文,而是以教材为依托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考查的字音、词语、熟语,勾连教材的《林黛玉进贾府》《包身工》等篇目以及梳理探究和表达交流的相关文字内容,将音形义三者结合仔细辨别,重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母语,对教材的重视也可见一斑。第5题考查“识记必修1—5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文学常识”,“识记‘附录三’6中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和理解‘附录三’中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2

7、012年、2013年、2014年所选的名著《孔乙己》、《明天》、《狂人日记》、《红楼梦》、《桥边的老人》、《老人与海》、《骑桶者》、《论语》、《孟子》等。或者取材于全部教材,或者与教材关系密切。如2013年高考第5题B项的《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学生不一定熟悉,但贾宝玉的为人在必修三第1单元《林黛玉进贾府》及该册《红楼梦》导读中已经有明确的指向,即贾宝玉是鄙弃功名富贵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的,由此考生可以判断出该项是不正确的。又如2014年的第5题C项对《雷雨》情景的考查,“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周冲)选择与四

8、风一同触电而亡”,关于这个情节,一般高中语文老师在上第四册第1单元《雷雨》这一课时,应该要介绍道周冲这个人物,更何况2013年语用题的21题又考过,考生差不多应该知道周冲的死因。以上的简单勾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