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ID:39438886

大小:4.31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9-07-03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_第1页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_第2页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_第3页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_第4页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2.了解地壳运动的形式与特征3.理解地震的概念,4.了解风化作用类型5.掌握岩石风化程度划分、治理措施6.了解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等图2-1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地球内部构造分圈主要根据物理资料(特别是地震波资料)得出。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波速不连续界面。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界面,地球内圈划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第一节地球的构造大量的土木工程都是构筑在地球表层或地下,故地球表面形态变化和物质变化都会影响到土木工程的正常运营。

2、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一个行星,是一个不标准的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14km,两极半径:6356.779km。地球的总体特性原始地球是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较为均质的物体,主要由C、O、Mg、Si、Fe、Ni等元素组成。外圈内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地核地幔地壳地表地球构造1.地壳(crust):指地表到莫霍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一部分,其厚度是地球半径径1/400,占地球总体积的1.55%,总质量的0.8%,是一层相对很薄的固体硬壳。2.地幔(mantle):是地球以下至2885km深处的圈层,

3、其体积占地球的82.3%,质量占67.8%,是地球的主体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根据地震波速变化,以650km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是熔融状态物质,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上地幔平均密度3.5g/cm3,组成成分与陨石相当。60~250km存在一个“软流层”。下地幔密度5.1g/cm3,成分与上地幔相似,可能比上地幔含有更多的铁。地壳运动主要起因于地幔物质的对流。3.地核(core):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是指古登堡面至地心部分。根据地震波波速可分为三层。外核2885~4170km,推测可

4、能是液态,主要由熔融的铁和镍的混合物组成。及少量的Si及S等轻元素。过渡带4170~5155km。内核5155km至地心,密度9.98~12.51cm3/,组成物质为铁镍的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故又称铁镍核心。大气圈(atmosphere):是地球以外的空间,它提供生物需要的CO2和O2,对地貌形态变化起着极大的影响。水圈(hydrosphere):由大气圈的水蒸气凝结成降雨形成海洋和湖泊沼泽及地下水。水与地表岩石相互作用,作为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促进各种地质现象的发育。生物圈(biosphere):渗透

5、在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层的范围之中,对于改变地球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地质作用定义: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实质上是组成地球的物质以及由其传递的能量发生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内热;太阳辐射热;地球旋转力;重力;潮汐作用;生物活动;等等分类:1.物理地质作用(1)内力地质作用:①构造运动;②岩浆作用;③变质作用;④地震作用(2)外力地质作用:①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②剥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

6、沉积作用;⑤成岩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2.工程地质作用流水切割冲积扇水体侵蚀地貌外力作用喀斯特地貌成因东非大裂谷内力作用第二节内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能量(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来自地球内部,作用于地壳内部。有建设(形成新的岩体)也有有改造(使已经存在的岩体改变形态、组构)。endogenicgeologicalprocess一、地壳运动(水平和升降运动)(岩石圈的活动在地壳中造成挤压拉伸或水平错动。这种使地壳内岩体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称为地壳运动。)1.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沿地球切

7、线方向运动)水平运动是地壳演化过程中,表现得较为强烈的一种运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地壳受水平挤压或年年拉伸,形成岩层的褶皱、断裂。水平运动是形成地壳表层各种构造形态的主要原因。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AndreasFault)是一段长约1050千米、横跨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和南部以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和东部的断层,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断层以西的太平洋板及以东的北美洲板块正分别向西北和西南方向移动,平均每年滑动距离为33至37毫米。北美洲板块向西移构成的挤压力形成海岸山岭,太平洋板块北移

8、则形成横断山岭和圣克鲁斯山脉。断层附近常发生地震,其中包括1906年强度达7.8级的旧金山大地震。圣安德列斯断裂被圣安德烈斯断裂错开的溪流被圣安德列斯断裂错开的果林地壳水平运动的现象和证据倾斜和弯曲的地层在野外很常见地层沉积时都是水平延展的挤压作用使之倾斜和弯曲水平的岩层水平的岩层倾斜的岩层弯曲的岩层弯曲的岩层西藏大褶皱2.垂直运动(垂直地表,沿地球半径方向上升、下降)垂直运动使地面隆起或凹陷,形成海进和海退;垂直运动还控制了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的来源和性质,同时也影响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