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小报缘

张爱玲的小报缘

ID:39438282

大小: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3

张爱玲的小报缘_第1页
张爱玲的小报缘_第2页
张爱玲的小报缘_第3页
张爱玲的小报缘_第4页
张爱玲的小报缘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爱玲的小报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张爱玲的小报缘9青年张爱玲的海外求学路两度被战争打断。“欧战出洋去不成,只好改到香港”,港大读了三年,只差几个月就能毕业,又遇上太平洋战争……一九四二年夏,时局稍定,张爱玲搭船返沪。她先考入圣约翰大学继续学业,想谋取一纸毕业证书。但“圣校”的教学法让习惯自学的张爱玲不太适应,同时,她利用课余时间替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又分散了精力。张爱玲渴望早点经济独立。她既不想毕业后当公司文员,又有了英文写作的成功经验,于是才读了两个多月便主动退学,转而拓展中文卖稿生涯。尽管张爱玲生于上海,却因镇日读书,涉世未深,与现实社会难免睽隔。想要融

2、入十里洋场的新环境,她需要走出书斋,与外界多打交道。而为了尽快熟悉都市风尚,免不了多翻报纸,尤其是小报。喜读小报张爱玲爱读小报。在她心目中,“只有中国有小报;只有小报有这种特殊的,得人心的机智风趣”。这看法略嫌夸张,也未必准确,却反映了她对小报抱以极高的认同感。1945年7月21日,《新中国报》社在咸阳路二号召开“纳凉会”茶宴。席间,《海报》社长金雄白问及张爱玲对小报的意见,张答复说:“一直从小就是小报的忠实读者,它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情趣,可以代表我们这里的都市文明。”张爱玲对小报的认同感,也体现在她的散文创作中。《私语》写她小时候

3、与父亲同住,“雾一样的阳光,屋里乱摊着小报”,并且“直到现在,大叠的小报仍然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诗与胡说》又说,自从路易士发表怪诗《散步的鱼》,遭小报逐日嘲讽,张爱玲竟也“全无心肝”地“跟着笑,笑了许多天”。《公寓生活记趣》述及一位“开电梯”的人,“我们的《新闻报》每天早上他要循例过目一下方才给我们送来。小报他读得更为仔细些,因此要到十一二点钟才轮得到我们看”。在那次纳凉茶会上,张爱玲进一步重申:“我那里每天可以看到两份小报,同时我们公寓里的开电梯的每天也要买一份,我们总是交换来看。”稍加推理可知,回沪后的张爱玲与姑姑同住,除

4、了《新闻报》,她们也订小报,所以每日闲读,成了忠实读者。若问张爱玲订了哪两份小报呢?目前至少可知其中之一,即《社会日报》。话得从张爱玲返沪后发表的首篇中文散文《到底是上海人》9(《杂志》十一卷五期,1943年8月出版)说起。此文先是兴致盎然地抒发对上海人的好感:外表白与胖,内心则遇事通达。遂举例细数上海人的“通”:一是逛街时,听店里的学徒口齿伶俐地对其同伴解释“勋”、“熏”二字的分别;二是《新闻报》上的广告,文字“切实动人”。当谈及上海到处是性灵文字时,则抄引小报上的一首打油诗,并给予佳评:去年的小报上有一首打油诗,作者是谁我已经

5、忘了,可是那首诗我永远忘不了。两个女伶请作者吃了饭,于是他就做诗了:“樽前相对两头牌,张女云姑一样佳。塞饱肚皮连赞道:难觅任使踏穿鞋!”多么可爱的,曲折的自我讽嘲!这里面有无可奈何,有容忍与放任――由疲乏而产生的放任,看不起人,也不大看得起自己。然而对于人与己依旧保留着亲切感。打油诗的作者,经张爱玲的同龄“粉丝”李君维披露,说是唐大郎:四十年代,我是上海小报的忠实读者,排日拜读唐大郎(云旌)9的诗文。据此推断,此诗是唐大郎所作。“张女云姑”系指京剧名伶张文涓和云燕铭。张爱玲文中也说明此诗写作背景:“两个女伶请作者吃了饭。”张文涓余

6、派女须生,唐大郎极赏其艺,时有诗文称颂;云燕铭其时在上海唱戏,后来去了东北。上世纪三十年代,唐大郎即享誉沪上。他常年为多家小报执笔,作品既多,又富情趣,人称“江南第一枝笔”。笔者运气不错,花费数月之功,终觅得张爱玲所引“唐诗”的原文和出处:难求一首樽前相对两“头牌”,张女云姑一样佳。塞饱肚皮连赞道:难求任使踏穿鞋。张文娟与云燕铭,为更新之两块头牌,一夜邀饭于新雅,故作此诗,必有人从旁骂曰:“文人无耻,一至于此。”(《社会日报》1943年1月22日,署名:云哥)首先,由于纯凭记忆,张爱玲记错一字。其次,“去年”不能算错,因为那年2月

7、5日是农历的大年初一,依国人所见,1月22日可算作前一年。其三,诗注里的更新,指位于牛庄路的更新舞台(后改名中国大戏院),新雅则是南京路上的新雅酒楼。两地相距约三百米,步行仅需五分钟。至于唐大郎自称的“文人无耻”与张爱玲所谓“放任”,是否不谋而合了呢?笔者心存疑虑,却也不便说透,惟愿读者对“踏穿鞋”一语多费思量。《社会日报》9堪称小报里的翘楚。在主编陈灵犀的刻意标举下,力求正派,不涉狎亵。还引入曹聚仁,成功打通新、旧文学的樊篱,吸引了众多新文学作家。鲁迅就曾以笔名替该报供稿,而徐懋庸、郑伯奇、周木斋、金性尧等名家,也都为其撰文。话

8、虽如此,如论其中最知名且稿件最丰者,依旧非小报界的“自家人”唐大郎莫属。《高唐散记》自1936年一直写至1945年,总数多达千余篇,笔名还有大唐、大郎、云裳、云哥、云郎、郎虎等等。初识唐大郎按照通常的看法,张爱玲的首篇散文既对唐大郎赞叹有加,两人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