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

ID:39436815

大小:1.62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7-03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_第1页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_第2页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_第3页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_第4页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 与时间变化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垂直分布地理事象垂直分布的知识结构1、大气的垂直分层2、山地气候和自然带的垂直分布阿尔卑斯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安第斯山北段气候和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3、地球内部的垂直分层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图1是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1,完成第1题。三个观测站中A①位于大西洋B②的纬度位置最低C③的海底地形是大陆架D0-1km之间,①的水温变化比②大(B)提示:西经170°附近是太平洋,有小

2、岛,不会有大陆架;三个观测站的表层水温②最高,说明纬度低。例: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回答1.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C)2.从图中可以看出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

3、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B)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D)5、垂直补偿流的形成与分布6、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高度主要作物2000米以上不能种植1500~2000米莜麦、马铃薯带1200~1500米谷子、马铃薯、莜麦带900~1200米谷子、马铃薯、冬麦带600~900米玉米、高粱、棉花带由于山区海拔高低不同,热量条件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生长期越短。因此在不同海拔

4、高度上,农作物的品种也有不同。山西北部五台山一带的山地农业例题: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中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了解题意,看懂图中内容。气温垂直递减率是高度每上升1000M温度降低6℃,高于垂直递减率则上层气

5、温低于理论气温,反之则上层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根据图中地面与上层气温数值进行计算,即可判断。(2)飞机可以在5000米 高度平稳飞行的是飞机能平稳飞行的条件是对流层气流上升缓慢,也就是上层气温高于理论气温,即低于垂直递减率。分析图中曲线变化幅度可以看出(4)图符合条件。该图地面气温约10℃,5000米约为—10℃,比理论气温高,故D为正确选项。A(1)B(2)C(3)D(4)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季节变化的知识结构三、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赤道

6、上全年昼夜平分、二分二至日的昼夜状况)节气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昼夜状况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则相反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内为极夜;南半球则相反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纬度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达最大值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达最小值达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每年太阳直射两次,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上,最大值、最小值各有一次赤道上,最大值最小值各有两次4、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圈平面之

7、间夹角的季节变化春、秋分日,晨昏圈通过极点,与经线圈平面之间的交角为0°,与纬线圈平面之间的交角为90°。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赤道)。(1)晨昏圈相切的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之和等于90°(即互为余角)(2)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90°--66°34′-90°-66°34′-90°(3)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0°--23°26′-0°--23°26′-0°夏至日日照

8、图冬至日日照图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约5个纬度左右;春秋分,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冬至(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约5个纬度左右。夏季冬季北半球北移南移南半球南移北移(1)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风向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东北信风偏转为西北季风七月东南季风东南信风偏转为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根据陆地、海洋在同纬度的气温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