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中学实践报告

育才中学实践报告

ID:39421643

大小:21.8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3

育才中学实践报告_第1页
育才中学实践报告_第2页
育才中学实践报告_第3页
育才中学实践报告_第4页
育才中学实践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育才中学实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育才中学实践报告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了,短短的一个月,让自己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从3月8日进入育才中学的那一刻起,我就深知自己不再只是一名学生,而且还扮演着人民教师和心理咨询咨询师的角色。所谓为人师表,我都时刻注意着自己的着装,力图为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的指导教师是育才中学初xx班的班主任xxx老师,工作是班主任助理,并且在学校心理咨询咨询室做咨询老师。  因为不是师范类专业,没有教学任务,所以班主任助理的工作就为周一升旗和平时的跟班,观察学生,并且做了一期道德认知发展的主题班会。同时,在咨询室和另外两

2、名一起实习的同学为学校办了两期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板报,宣传心理咨询健康知识。  第一部分:道德两难判断——“海因兹偷药”班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目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学科教学渗透,有纯粹课堂道德教学(如思想品德课),网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性、隐性的课程影响,有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等等。然而在实践中,德育工作往往是死板的说教,反而因其明示特性过于强烈而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咨询,显得苍白无力。在育才中学实习期间我也发现了这类问题。因此,我希望尝试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主体发展性德育模式)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行了解,并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

3、进其道德认知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  劳伦斯?科尔伯格(L.Kohlberg/1927-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咨询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沿着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路线,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领域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咨询学以及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  所谓“道德两难”,是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境或问题。它以道德两难故事

4、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他把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为促进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著名的道德两难的例子就是科尔伯格虚构的“海因兹偷药救妻两难”,“不许偷盗”和“救人性命”,两条道德规范狭路相逢,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海因兹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抉择,思想汇报遵守“不许偷盗”规则必须违背“救人性命”的规则。任何行为决断都会违背其中的一条规范,所以“

5、道德两难”。  (故事内容及问题,见附录一)  科尔伯格通过对10多不同国家的被试进行研究,发现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但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他发现的道德判断的3种水平和6个阶段具体是: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

6、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可能会作出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论文参考偷药会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如他们对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可能会有这样的说法:赞成者会说,他的妻子需要这种药,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者则会说,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

7、能会死,因而对他没有好处。  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9~15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

8、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这一阶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