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妇产科学妇科杂病(详细)

精深中医妇产科学妇科杂病(详细)

ID:39412988

大小:106.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02

精深中医妇产科学妇科杂病(详细)_第1页
精深中医妇产科学妇科杂病(详细)_第2页
精深中医妇产科学妇科杂病(详细)_第3页
精深中医妇产科学妇科杂病(详细)_第4页
精深中医妇产科学妇科杂病(详细)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深中医妇产科学妇科杂病(详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细目一:概述  一、定义  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而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  二、范围  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细目二:癥瘕  一、定义  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  【习题】  关于癥瘕的定义,正确的是:  A.癥多为恶性,瘕多为良性  B.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无定处  C.瘕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有定处  D.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  E.癥属气病,瘕属血病  [答疑编号1111

2、10101] 『正确答案』D  二、病因病机  1.气滞血瘀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阻滞经脉,血行受阻,气聚血凝,积而成块;或经行产后,血室正开,风寒侵袭,血脉凝涩不行,邪气与余血相搏结,积聚成块,逐渐增大而成癥瘕。   2.痰湿瘀结 脾阳不振,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而为痰,痰浊与气血相搏,凝滞气血,痰湿瘀结,积聚不散,日久渐生癥瘕。  3.湿热瘀阻 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正气不足,湿热之邪内侵,与余血相结,滞留于冲任胞宫,气血循行不利,湿热瘀阻不化,久而渐生癥瘕。  4.肾虚血瘀 肾藏精,主生殖,妇人以血为本,气血之根在于肾。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

3、伤肾,肾虚则气血瘀滞而为肾虚血瘀;或瘀血久积,化精乏源,亦可成肾虚血瘀,阻滞冲任胞宫,日久渐成癥瘕。  三、辨证论治  【须牢记的架构图】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不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暗;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文档大全实用标准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主方:香棱丸或大黄虫丸。   2.痰湿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漓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暗,有瘀斑、瘀点,苔

4、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主方: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主方: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暗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暗,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主方: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

5、汤。  四、施治中的注意点  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气以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细目三:盆腔炎  一、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称为慢性盆腔炎。  二、病因病机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

6、:经期、产后、流产后,手术损伤,体弱胞虚,气血不足,房事不节,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不宁。  (2)湿热瘀结:经行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与余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瘀结不畅,则瘀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日久,缠绵难愈。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湿热之邪内侵,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气血阻滞,湿热瘀血内结,缠绵日久难愈。文档大全实用标准  (2)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脏气不宣,肝气郁结,或外感湿热之邪,余毒未清,滞留于冲任胞宫,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

7、寒湿内结,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素体虚弱,或正气内伤,外邪侵袭,留着于冲任,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日久耗伤,正气匮乏,致气虚血瘀证。  三、辨证论治  【须牢记的架构图】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主方: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

8、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