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实习报告

兴城实习报告

ID:39406839

大小:3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02

兴城实习报告_第1页
兴城实习报告_第2页
兴城实习报告_第3页
兴城实习报告_第4页
兴城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兴城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兴城实习报告2.实习任务在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重力、磁法、电法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我们第三大组部分电法测深数据在海滨小树林,在地震勘探选在首山地区),通过对所测地球物理数据的初步处理,并结合区域地质概况进行初步解释,初步查明研究区内矿体的赋存状态(平面位置、埋深、产状)、种类、品位等情况。3.实习要求此次实习要求学生学会操作学校所提供的各种地球物理仪器,学会野外记录和填写各种计算表格。掌握精度分配的原则和单项技术指标的要求,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常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了解实际生产的各个

2、环节、各工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解;了解应用地球物理各种方法常规数据处理流程;了解应用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解释的方法步骤。第一章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实习基地位于辽宁省东部新立屯钓鱼台海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中国泳装名城,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三大泳装生产基地之一,东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2005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的城市,中国十大小资城市。集城、泉、山、海、岛于一体。城是兴城明代古城,泉是温泉,山是首山,海是渤海湾的兴城海滨,岛是菊花岛。地理位置辽宁省兴城市位于环渤海经济

3、带的中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西部起点,是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节点城市。兴城市是辽宁省辖市(葫芦岛代管),位于锦州市西南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远眺秦皇岛市,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临葫芦岛市连山区。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全市面积2147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位于温泉区兴海南街三段11号。地形地貌兴城市在地貌特征上,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的东部边缘,区域地貌为滨海丘陵。海拔高程一般为20~500m,相对高差200~350m,最高点位于兴城市西北的九龙山,海拔558.7m。山体

4、的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河流主要有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虹螺山一带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西北河,这些河流均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气候兴城市属于北半球温暖带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8℃,七月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气温为9℃,年降水量约为620mm。三月份平均风速为5.0m/s,一月份和八月份平均风速为3.6m/s,全年平均风速为4.2m/s。暑期七~九月份,海水平均温度为24℃,海滩沙面温度为31~33℃。海滨地区环境优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4000个/cm3,比一般城市高

5、10~20倍。交通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京哈铁路、京哈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兴城地区兴城教学实习基地地理位置图)。兴城实习基地大部分实习点都分布在兴城市及周边地区,直线距离一般不超过25km。本次地球物理(重、磁、电)实习研究区为夹山地区,地理坐标为(E120°42′,N40°37′)。到葫芦岛市区乘车仅需半个小时,极为便利。图1兴城地区兴城教学实习基地地理位置图第二节区域地质特征本地区较为系统的地质研究是1966~1967年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一分队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K-

6、51-(25)(锦西幅)和K-51-(31)(兴城幅),1983年辽宁区域地质测量队对二图进行了修编。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兴城地区地处华北地台北部,燕山褶皱带。以三道沟,女儿河为界北面为冀动辽西古中隆起,南面为山海关隆起。区内断裂沿着或平行块体边界发育,所以将区域分割成若干长条装延伸的断块,一系列北东向的隆起和凹陷带相间排列,自东向西依次为:北票——速昌凹陷,朝阳——瓦房店中隆起,全岭寺——兰山中凹陷,兴城实习报告篇二:2012兴城实习报告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生产实习报告学校:吉林大学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姓名

7、:李雪垒学号:620904042012.09.13目录前言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第一章地质、地球物理特征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4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4第二节区域地质特征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第三节前人物探工作程度及效果222222222222222222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