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99119
大小:1.42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02
《语文:《乡土情结》课件(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土情结柯灵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1926年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自由诵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逐步深化主题的?概括出本文的主题。2、理清文本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各段大意。3、将文中的古诗文找出。作品以作为线索,由到
2、,由到,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的思想感情。乡土情结一、(1-2)解释乡土情结的由来与内涵。二、(3-5)叙述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并说明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在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三、(6)在叙述了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离家之后,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四、(7)对乡土情结作新的阐释。故园之思“小家”“大家”“离家”“归家”爱国主义梳理本文思路第一部分(1):什么是乡土情结。第二部分(2-6):按人的成长的时间顺序写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第三部分(7):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
3、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文本研读: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可以给全篇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定基调,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它。本文的“文眼”在哪里?文中第一节。该段提出话题,说明什么是“乡土情结”。该段多处引用古诗,引导读者想像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及体现乡土之思的具体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课文分析:筛选并概括:乡土情结?魂牵梦萦随时随地永不褪色感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筛选信息并概括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
4、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音容笑貌,…,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筛选信息并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却串演各种悲剧。闯世界(浪漫主义)谋生存(现实主义)思考:年少离家后的各种可能的遭遇有哪些?这段和“乡土情结”有什么关系?第六节写了一代又
5、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③未。【注解】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③著花:开花。【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
6、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说明】这曲词,是《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所唱的妙文。杜丽娘于“姹紫嫣红开遍”之时,看到了“断井颓垣”,想纵是“良辰美景”,也难抵韶光易逝,繁华背后的苍凉,一个“遍”字,看透了人间!【洛阳秋风】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说明】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细节描写传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写
7、人的心理活动,“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是一个有高度典型性的细节,也是心理活动的必然结果。这个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夜雨寄北①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②夜雨时。【注释】①寄北:一作“寄内”,“内”,指妻子。②巴山:泛指巴蜀地区。【说明】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了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