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万能模板

数学建模万能模板

ID:39391149

大小:1.83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7-02

数学建模万能模板_第1页
数学建模万能模板_第2页
数学建模万能模板_第3页
数学建模万能模板_第4页
数学建模万能模板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万能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矿大出版杯”第五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题目A题:私家车保有量增长及调控问题摘要私人汽车保有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剧增给能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调控汽车保有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已有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相关的数学建模知识,解决了题目要求的实际问题。针对问题一,通过建立并求解熵值法确定了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分别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在这两种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处理,建立了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并求解出2008-2010年的预测值(见下表(单位:万辆))。接着,通过检验得出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2、年份灰色预测神经网络预测组合预测2008151.3147.4149.12009211.8201.5205.92010312.6287.3298.2针对问题二,通过对供应者和消费者的分析,建立并求解了Logistic模型,得知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影响是温和轻微的。针对问题三,根据汽车尾气的排放情况,分析了两类汽车的数量、运营里程与废气排放之间的关系,建立了LEAP模型,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在理想的排放尾气状况下,得到了合理的调控汽车保有量方案。随后给出了模型的改进方案,并指出模型的优缺点。最后,结合本文的优越性,我们给政府和消费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汽车

3、保有量预测熵值法灰色-神经网络权系数Logistic关系LEAP模型参赛密码(由组委会填写)参赛队号150335目录一、问题的提出………………………………………………………2二、背景简述…………………………………………………………2三、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33.1.基本假设………………………………………………………………33.2.符号说明………………………………………………………………4四、问题分析与建模流程……………………………………………44.1.问题一的分析…………………………………………………………44.2.问题二、三的分析……………

4、………………………………………5五、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65.1.确定影响因素模型(熵值法)的建立………………………………65.2.影响因素的确定………………………………………………………75.3.私人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的建立……………………………………95.4.私人汽车保有量的预测………………………………………………165.5.升息等因素对汽车保有量的影响……………………………………185.6.调控汽车保有量………………………………………………………21六、模型的改进………………………………………………………27七、模型的评价…………………

5、……………………………………28八、相关建议…………………………………………………………28参考文献……………………………………………………………29附录………………………………………………………………3035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私人汽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约为2650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60%左右。在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为710多万辆,私人购买比例超过77%,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汽车保有量(尤其是私人汽车)与人均国民收入成正比。2003年,我国国

6、内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消费阶段。而事实表明,随着中国人均GDP的稳健增长,近年来,我国的家用汽车销量以两位数的增速急剧扩大。汽车特别是用于消费的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以及道路建设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私人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汽车保有量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内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私人汽车的大发展。私人汽车保有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有着密切关系。附表提供了我国某一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相关统计数据。然而,当我们快速迈进以私人汽车为主体的汽车社会的

7、时候,也面临着新的考验,除了能源紧缺、燃油价格上涨、土地资源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汽车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外,环境污染也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国于上世纪1999年对生产的小汽车废气CO、HC、NOX和PM允许排放量制订了国家标准(相当于欧洲标准)。规定生产的汽车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国Ⅰ排放标准,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国Ⅱ排放标准,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国Ⅲ排放标准,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国Ⅳ和国Ⅴ排放标准(实现基本与欧洲标准同步)。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城市交通中,小汽车与公共汽车相比,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