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89404
大小:1.30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02
《古灌溉工具水利及现代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简谈古灌溉工具、水利及现代技术一、古代几大水利工程二、古代灌溉工具三、现代的新灌溉技术水是生命之源,农作物也不例外,作物生长过程中,时时离不开水的摄入。自然的雨雪可以使农作物自动获得水分,但气候并不由人控制,更多的时候,需要进行人工灌溉,这就涉及水的转运,也就需要各种取水输水的工具,以及对水利工程的需求几大水利工程你了解吗,有多少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工程的艰苦历程。四大水利工程春秋时期楚国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芍陂(4que1b
2、ei)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灵渠(秦始皇33年),以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的郑国渠芍陂灌溉“云梦之野”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南。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期思陂水里工程:据《淮南子·人间训》载孙叔敖曾在今商城境内“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这项水利工程,不但完工早,而且不论是渠址选择还是地势勘察、水量调节、排洪灌溉诸方面
3、的设计,都达到相当科学的水平。。这项水利工程,发挥着巨大的抗旱排涝作用。使楚国“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水稻种植面积激增,“家富人喜,优赡乐业”,楚庄王由此“知其可以为令尹。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大殿联●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4、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郑国渠天然博物馆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
5、天然博物馆”的盛誉。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方面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战国末期,在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当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欲有事于东方时,首当其冲的韩国,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6、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
7、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1.戽斗和倒虹吸戽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倒虹吸一类的提水设施在东汉时见于记载。2.桔槔(jiegao)桔槔始见于《墨子。备城门》,作“颉皋”。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机械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
8、的力量。水车的先驱 是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桔槔”。《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山东嘉祥东汉画像石上的桔槔取水图3.辘轳据说早在周朝初期就已有了辘轳。《物源》记载:史佚始作辘轳。而史佚,是周朝初期的一个史官。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轳是利用轮轴原理做功的机械。用于提取井水的辘轳始见于汉代,作“椟栌”。李斯《苍颉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