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

《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

ID:39386342

大小:649.6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7-02

《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_第1页
《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_第2页
《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_第3页
《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_第4页
《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病毒感染因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亚病毒感染因子Subviralagents非细胞生物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prion亚病毒:Subvirus至少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类病毒:只含具有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viroid卫星病毒、卫星RNA:天生缺陷病毒,satellitevirus包括卫星RNA真病毒:Euvirus疯牛病(MadCowdisease)一、类病毒viroid1922年发现,减产20%-70%潜伏期长,提纯和电镜观察无病毒粒子瑞士学者T.O.Diener1971年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是一种只有侵染性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质的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viroid

2、)——PSTV。类病毒经带毒叶片、种子以及媒介昆虫传播,可引起马铃薯、西红柿、苹果、柑桔、椰子等多种经济植物严重病害Potatospindletuberdisease,PSTDT.O.Diener几项研究试验(1967-1971,用番茄研究)1、超离心:2、有机溶剂处理:3、酚处理:4、核酸酶处理:5、密度梯度离心:105000×g仅10%在沉淀中(去脂肪)沉降系数不变RNase处理,丧失活性(蛋白变性)侵染活性更高PSTV沉降系数7~10S定义类病毒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它能感染寄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使寄主产生病症。类病毒的分子量小,仅

3、为最小RNA病毒的十分之一,约10万Da类病毒是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RNA分子,大小为246-399个核苷酸。所有的类病毒RNA没有mRNA活性,不编码任何蛋白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Potatospindletuberviroid(PSTV)提纯后的PSTV在电镜下观察(脲展层):长50nm的棒状dsRNA分子,由2个互补的半体组成,一个含179个核苷酸,另一个含180个核苷酸,两者间有70%的碱基以氢键方式结合,形成122个碱基对,整个棒状结构中有27个内环,最大的螺旋含8个碱基对,最大的内环含有12个核苷酸。PSTV的结构类病毒的分类目前ICTV公布

4、的类病毒有27种,分为2个科、7个属:1、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5属2、鳄梨白斑类病毒科2属类病毒病诊断和鉴定Koch’spostulates1、在病体中找不到细胞和体细胞的致病因子,可机械摩擦或昆虫媒介传染2、检测小分子核酸5S~7S,区别于植物的RNAPAGE浓度5%、10%、20%(一般病毒2%)3、接种电泳带酚抽提液接种敏感寄主4、提纯生产实际诊断的几种方法1、指示植物2、凝胶电泳(应用广,但手续复杂)3、互补DNA(精确,适用)分子杂交,有已知类病毒RNA类病毒的提纯酚相(去掉)样品上清(去掉)酚相(去掉)水相沉淀离心水相离心上清沉淀上清(去

5、)沉淀(类病毒)(RNA)乙醇(各种RNA)DNaseSDS酚LiCl大分子RNAbuffer酚、SDS冷乙醇破坏寄主DNA去酶蛋白类病毒致病性机理类病毒RNA分子直接干扰寄主细胞的核酸代谢类病毒也能结合到前mRNA的识别位点上,干扰mRNA的加工类病毒的+RNA和-RNA还能作为寄主基因组DNA模板的竞争者,与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Ⅱ结合,使之指导类病毒的复制,破坏了mRNA的合成。类病毒复制类病毒的遗传信息不足以编码任何复制酶健康植物中含两种类型的RNA合成系统:1、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Ⅰ、Ⅱ和Ⅲ2、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类病毒RNA在

6、分子内的高度碱基配对和G:C含量,使其非常象DNA分子,寄主的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可能以其作模板合成类病毒的RNA类病毒复制的滚环理论:+RNA-RNA寡聚物+RNA寡聚物裂解成+RNA单位长度的线状分子共价闭合环状分子类病毒前体末端修饰环状类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以(+)链类病毒为模板转录生成多个单位长度的(-)链复制中间体,其(-)链复制中间体有两种可能的命运:先被切割,再环化:(-)链复制中间体先被切割生成单位长度的线状(-)链分子,再自我环化,然后以环化(-)链为模板转录出多个单位长度的(+)链复制中间体,再进一步修饰和连接,形成具有感染

7、性的单体环化的类病毒分子;先转录,再被切割修饰:多个单位长度的(-)链复制中间体直接转录生成(+)链复制中间体的模板,然后剪接修饰。鳄梨白斑类病毒ASBVd(+)链和(-)链复制中间体中均发现有锤头样核酶结构,因此推测ASBVd可能是采取第一种复制途径,而PSTVd可能是利用第二种复制途径。类病毒复制的滚环理论类病毒的起源推测、设想:1、原始生命形态非生命—类病毒—病毒—原始细胞……2、起源于寄主核酸存在于细胞核,与寄主核酸同源性高3、起源于病毒核酸缺失编码外壳蛋白的基因,RNA噬菌体核酸复制类病毒病的防治1、综合防治避病、防侵染、培育无病种苗、防治传播

8、介体2、抗病品种3、药剂:微量元素ZnSO4、H3BO3、CuSO4等4、弱毒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