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

ID:39383861

大小:650.51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7-02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_第1页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_第2页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_第3页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_第4页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汉代黄老之学的勃兴Madeby董海亮郑建斌孙高锋学习目的通过历史追溯,了解汉代初统治者对黄老之学的推崇情形,认识陆贾在黄老之学弘扬过程中的作用,掌握《淮南子》的主要思想内容,透析黄老之学在汉代早期繁荣的原因与历史作用。一、河上公与汉初统治者对黄老之学的推崇总述当社会经历了生产和思想的浩劫之后,黄老之学在休养生息的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悄然复兴。成为汉初的社会主导思想。汉初几任的最高统治者都对黄老学推崇有加,这无疑对于黄老学术思想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1、河上公对黄老之学的推崇河上公,又称河上丈人虽然有

2、点传说的性质,但因为其与汉初的一些著名的统治高层的关系多少可以反映老庄之学在汉初的地位和影响以下是唐人所作关于河上公的诗歌“昔闻有耋叟,河上独遗荣。迹与嚣尘隔,心将道德并。讵以天的累,宁将宠辱惊。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真。玄玄妙门启,萧萧祠宇清。冥冥无先后,哪能记姓名?”《御制经河上公庙》2、汉初统治者对黄老之学的推崇代表人物:曹参、张良、汲黯、窦太后曹相国即曹参,曹参在汉初以当时的政治方针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主要思想有很多来自于黄老之说。据史记所言,曹参正是间接受教于河上丈人的黄老之学,曹参不仅相齐九年

3、,而且后来又继箫何而任汉相,影响可谓不小。曹参“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张良张良也与道家黄老学结下不解之缘。《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遇一老父把鞋子扔下桥,,并如何要求张良下桥为之捡履,后又如何传授,太公兵法。因此书以素帛写成,故而称之为,素书。。张良得书精研之,辅佐刘邦,转战南北。汲黯窦太后在汉初像曹参。张良这样受教道家黄老之学的臣僚还有不少,像汲黯,杨王孙等

4、。这种气氛在皇族中也甚为浓厚。窦太后是长寿者,她当了23年皇后,16年皇太后,6年太皇太后,影响于朝廷45年之久,由她来提倡黄老之学,这种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二、陆贾对道家黄老学的弘扬陆贾陆贾(约前240—约前170年),原为楚国人,系辅佐刘邦统一全国之杰出谋臣。《史记》卷九七称,陆贾“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一)陆贾思想主体的道家性质陆贾把《道基》置于《新语》全书之首,显示他的道家宗旨:自然之道圣人之道自然之道传曰:天生之物,以地养之,圣人之成。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故曰:

5、张日月,列星辰,序四时,调阴阳;布气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生雷电,阴成雪霜;养育群生,一茂一亡。(《道基》)圣人之道: 陆贾的“先圣”“中圣”“后圣”概念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中经神农氏、黄帝氏、大禹、等圣人的努力,百姓不仅战胜了种种的自然灾害,而且基本形成社会秩序;社会到了“中圣”时期,于是“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这时可说是“礼义独行”但“纲纪不立”。于是“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地”。这种历史的进程基本上是根据《道德经》第三十

6、八章关于“失德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路数提出的,这也反映了他的思想的道家性质。(二)陆贾的“无为”思想国家治理,应效法“道”的无为本色。“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虞舜治天下,弹五弦之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无民之心,然天下治。周公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故无为也,(中缺)乃无(不)为也。(《无为》)他的这种“无为”主张包容了儒家的德政观念,但基本上是对老庄思想的发挥。(三)陆贾政

7、治方略的道家精神道家立场在政治方略中的贯彻“立事者不离道德”,“圣贤与道合,愚者与祸同,怀德者应以福,挟恶者报以凶,德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德之标准:无事则至上:“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五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里无夜名之征。犬不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栖于堂,丁壮者耕耘于田。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四)陆贾的仁义思想“仁义”思想的多义和在陆贾亲道家思想里的作用。陆贾讲仁义始终与道德连在一起,反映了他以道德为基

8、础的观念。《道德经》第十八章所谓“大道废,有仁义”以及第三十八章关于“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都体现了道家以历史进化看待仁义问题的立场。“阳气以仁生,阴节以义降,鹿鸣以仁求其群,关睢以义鸣其雄。《春秋》以仁义贬绝,《诗》以仁义存亡。乾坤以仁和合,八卦以义相承。《书》以仁叙九族,君臣以义制忠,《礼》以仁尽节,《乐》以礼升降。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地。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道基》)“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