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

ID:3938232

大小:267.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5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_第1页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_第2页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_第3页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_第4页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1O卷第1期水土保持研究V01.10NO.12003年3月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ar.,200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樊廷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730070)摘要:人口超载、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侵蚀环境构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矛盾。在总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宜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从地域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绿色食

2、品及特色农产品、牧草、优质干果等农业产业经济的建议。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色农业产业经济.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09(2003)01—0110—05Eco—environmentalConstructionandSpecificFarmingIndustryinLoessPlateauFANTing—lu(DrylandFarmingInstituteofGans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Lanzhou730070’Gansu’Ch

3、ina)Abstract:Overpopulationinlimitedland,droughtandwatershortage,andsoilandwatererosionconstitutesthebasicconflictlimitingtheconstructionofeco—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LoessPlateau.Basedontheconstructionofeco—environmentinLoessPlateau,thekeyproble

4、mshouldberesolvedwasdiscussed.Consideringtheadvantageoflandresource,someadvicesaboutspecificfarmingindustry,suchasgreenproductsandpastureandgoodfruit,arepresented.Keywords:LoessPlateau;eco—environment;specificfarmingindustry荒,黄土高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1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本矛盾1.2干旱缺水

5、1.1人口超载干旱和水资源极度紧缺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据史籍记载,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是游牧民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制约因素。黄土高原多年平均降雨量族活动地区,森林草地广阔茂密,水土流失轻微,黄河下游河2815.9亿m。,年均降雨(486mm)显著低于全国陆面的年降患很少。到秦与西汉时,大力推行“戍边群”,“实关中”政策,雨量(622mm),年径流系数0.178,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大量迁移汉民至泾、渭、北洛河上游及晋陕峡谷地区,开荒种507亿m,折合平均径流深87.4mm,约有82的降水为植地,使森林草地遭

6、到了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黄河下游河息也物蒸腾、土壤和地表水体蒸发而消耗。人均径流1267.5m。,严重起来。唐以后1300年间,随着汉民族不断在高原上推不足全国平均数的1/2,耕地每1hm。平均径流仅3532.5进与繁衍,加上历代政府大力推行“驰上泽之禁”、“屯田实mm,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7,特男0是9O年代以来,干旱有边”等政策,开荒规模越来越大,森林草场不断缩减。特别是日趋加重的趋势,大早年份人畜饮水发生困难,作物绝收,在明清以来,人口增加,森林和草场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这种资源性严重缺水环境下的生态环

7、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加剧,黄河下游频频决溢改道。仅汉武帝于公元前l11是相当困难的,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十分有限的。~127年,向陕北大批移民就有3次,一次竟达6O~70万之1.3侵蚀环境多。公元之初,黄土高原人口已达880万,过早地承载了过多黄土高原本来就具有疏松土质、起伏地形的下垫面和半的人口。公元8世纪已近1000万,19世纪初达到3400万,干旱暴雨气候特征,加上植被丧失所构成的侵蚀环境和超载1949年3600万,1996年8504.5万。人口密度1949年、的人口形成了尖锐矛盾,造成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田

8、生产1990年、1996年已达到39.2人/kin。、98.5人/kin。、135.6力极度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黄土高原大部为抗蚀性、抗人/kin。,大大超过FAO推荐2O人/kin。的标准。由于人口急冲性很弱的粉沙性轻壤土,经过日益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加速剧增长,人类生存对粮食、燃料、住房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侵蚀,使原有相对缓和的地形日益沟壑化和陡坡化。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1O卷第1期水土保持研究V01.10NO.12003年3月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ar.,200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樊廷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730070)摘要:人口超载、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侵蚀环境构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矛盾。在总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宜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从地域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绿色食

2、品及特色农产品、牧草、优质干果等农业产业经济的建议。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色农业产业经济.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09(2003)01—0110—05Eco—environmentalConstructionandSpecificFarmingIndustryinLoessPlateauFANTing—lu(DrylandFarmingInstituteofGans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Lanzhou730070’Gansu’Ch

3、ina)Abstract:Overpopulationinlimitedland,droughtandwatershortage,andsoilandwatererosionconstitutesthebasicconflictlimitingtheconstructionofeco—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LoessPlateau.Basedontheconstructionofeco—environmentinLoessPlateau,thekeyproble

4、mshouldberesolvedwasdiscussed.Consideringtheadvantageoflandresource,someadvicesaboutspecificfarmingindustry,suchasgreenproductsandpastureandgoodfruit,arepresented.Keywords:LoessPlateau;eco—environment;specificfarmingindustry荒,黄土高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1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本矛盾1.2干旱缺水

5、1.1人口超载干旱和水资源极度紧缺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据史籍记载,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是游牧民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制约因素。黄土高原多年平均降雨量族活动地区,森林草地广阔茂密,水土流失轻微,黄河下游河2815.9亿m。,年均降雨(486mm)显著低于全国陆面的年降患很少。到秦与西汉时,大力推行“戍边群”,“实关中”政策,雨量(622mm),年径流系数0.178,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大量迁移汉民至泾、渭、北洛河上游及晋陕峡谷地区,开荒种507亿m,折合平均径流深87.4mm,约有82的降水为植地,使森林草地遭

6、到了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黄河下游河息也物蒸腾、土壤和地表水体蒸发而消耗。人均径流1267.5m。,严重起来。唐以后1300年间,随着汉民族不断在高原上推不足全国平均数的1/2,耕地每1hm。平均径流仅3532.5进与繁衍,加上历代政府大力推行“驰上泽之禁”、“屯田实mm,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7,特男0是9O年代以来,干旱有边”等政策,开荒规模越来越大,森林草场不断缩减。特别是日趋加重的趋势,大早年份人畜饮水发生困难,作物绝收,在明清以来,人口增加,森林和草场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这种资源性严重缺水环境下的生态环

7、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加剧,黄河下游频频决溢改道。仅汉武帝于公元前l11是相当困难的,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十分有限的。~127年,向陕北大批移民就有3次,一次竟达6O~70万之1.3侵蚀环境多。公元之初,黄土高原人口已达880万,过早地承载了过多黄土高原本来就具有疏松土质、起伏地形的下垫面和半的人口。公元8世纪已近1000万,19世纪初达到3400万,干旱暴雨气候特征,加上植被丧失所构成的侵蚀环境和超载1949年3600万,1996年8504.5万。人口密度1949年、的人口形成了尖锐矛盾,造成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田

8、生产1990年、1996年已达到39.2人/kin。、98.5人/kin。、135.6力极度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黄土高原大部为抗蚀性、抗人/kin。,大大超过FAO推荐2O人/kin。的标准。由于人口急冲性很弱的粉沙性轻壤土,经过日益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加速剧增长,人类生存对粮食、燃料、住房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侵蚀,使原有相对缓和的地形日益沟壑化和陡坡化。沟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